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四百七十八章 治军当严(第 4/4 页)

    “你看清了吗?别再是掉地上了,冤枉了好人。”

    “看清了。钱包在布条里,放门槛上,门槛里外都没见掉钱。

    这分明是,有人包钱的时候,就少放了。”卢钟有啥说啥,说完了,卢钟犹豫了下,劝道,“要不算了?”

    连耿直的卢钟都觉得,此事不必要大动干戈。

    李孟羲不听劝。

    “玄德公!”李孟羲朝远高喊,“回来!”

    街道远处,刘备听到喊声,从一处院子里出来了。

    见李孟羲远远的在招手,刘备放下手里的活计往回走。

    待刘备回来,李孟羲把事情细说与刘备,刘备接过布条,布条上本写两文,可只有一文在。

    刘备神色严肃。

    没想到,刚砍了一个百夫长人头,竟然还没止住贪墨。这才还是精挑细选的亲兵们中发生的。

    还是说,亲兵们是觉得,抢人才是抢,把留下买无主木柴的钱克扣一点,这不算大事?

    刘备愤而叫回亲兵。

    亲兵们被叫回来,还不知刚发生了什么,只是隐约觉得,刘备情绪有点不太对。

    刘备目光从一众亲兵脸上扫过。

    目光扫了一圈之后,刘备举起手里的布条,“若不是卢钟将军留心查了一下,还真想不到,有人连一文钱都贪。”

    说话的时候,刘备在留心亲兵们的表情,他注意到有一人,脸色不太正常。

    刘备心里有数。

    “谁拿的?自己走出来,还不算晚。

    要是查出来,需脸上不好看。”

    “是谁,自己出来。”

    半晌,亲兵们你看我,我看你,都说没拿。

    刘备目光微凝,若有深意的往中间某人脸上看去,那人被刘备看的神色不自然,头直往下低。

    “好啊!既然都不说,那全都受罚!来人,叫军法官前来。”

    刘备要动真格了,卢钟看事情闹大,拿手碰李孟羲肩膀,悄悄道,“一文钱,不至于。小哥儿,你劝劝玄德公……”

    “不必。”李孟羲面无表情,无动于衷。

    卢钟哪里会知道,刘备治军严,李孟羲对军人的要求,比刘备更高。

    军法官前来,亲兵们噤若寒蝉,不敢露刺儿,老老实实的各自把自己的上衣脱了站好。

    军法官在军中担任要职,跟各高层都有接触,军法官们一眼就认出来,要处罚的全是刘备亲兵。

    一时闹不明白怎么了,军法官小心翼翼的问,“这打多少鞭子?”

    刘备面无表情,“打,打到他们承认为止。”

    军令下达,军法官没得办法,只能动鞭子。

    鞭子落在背上啪啪响,亲兵们一个个咬牙忍耐。

    李孟羲觉得刘备处理问题的方法奇怪。

    想知道谁藏了钱,搜就是了,何必惩处众人。

    随后的事实证明,刘备的方法也有用。

    那个贪了一文钱的亲兵,可能是觉得一众兄弟跟着自己受罚,心有愧疚,主动站了出来。

    “钱是俺拿的。”亲兵站出来,一句说完,很光棍的站在那里,颇有种要杀要剐悉听尊便的模样。

    “好算你还有点担当,”刘备面色稍缓,“做出此等事端,莫留在亲兵队了,去战兵营吧。”

    “行刑,二十鞭子。”

    二十鞭子抽完,贪了钱的亲兵忍着一声不吭,穿好衣服,走到刘备面前,把一文钱交到了刘备手中,然后头也不回的走了。

    李孟羲看的分明,那亲兵走远,肩膀一抽一抽的,分明是委屈的哭了。

    可能,照他们一般人想,老子出入沙场,不避生死,一文钱就打老子,心态失衡了。

    边上,卢钟喃喃自语,“过了,过了。”

    以卢钟之耿直,他一客将,敢亲手把百夫长绑了,现在连他都觉得刘备过于严厉了。

    实则,何谈严厉?

    就拿被砍头那百夫长来说,那百夫长平日就手脚不干净,私下照拂其面子,说过几次,没给其惩罚,这倒好,没给其惩罚,反倒纵容他了,以至于其贼根不除,撞到卢钟手里,反倒丢了性命。

    现在想来,若当时有小偷小摸,就狠罚一次,岂知军法残酷,何至于后来再犯。

    看来,惯卒如杀卒也。

    刘备不认为有何严厉。

    李孟羲一样不觉得此事是大题小做。

    为何要留布条,要写上字,要留些钱财留下呢?

    是为显示义军仁义。

    那好,本是仁义之举,布条留了,布条上写了【刘备义军】这四个字。

    本来,这是仁义之举,是好事儿。

    结果,却因为一个或者少数几个人手脚不干净,把钱给贪了。

    这好,本来把东西拿了,百姓又不知谁拿的,骂人都不知道骂谁。

    现在留了布条了,布条上写了,是刘备拿的东西,还说留钱买,钱呢?

    本还不知谁拿的,这下,百姓直接骂刘备娘了。

    刘备本人,肯定不想被人在背后骂。

    李孟羲作为义军中的一员,也不想别人骂义军的时候,被连累上。

    经过此插曲,亲兵们继续再去搜刮物资,李孟羲再给亲兵们布条散钱,当无人会再贪墨了。

    由此事,李孟羲觉得,军中军纪纪律虽说不错,其实也有隐患。

    今日贪墨一文,要是不注意不管,人欲望是会不停变大的,贪一文的人,日后会想贪两文,今日贪无主的一文钱,明日贪军粮,后日贪军饷,所有大贪官都是从小贪官成长起来的,若不能时时自察,千里之堤,早晚毁于蚁穴。

    这是李孟羲感悟到的道理。

    于今天之前,李孟羲本自信以为,义军从上到下,仁义成风,纪律森严,已超过了同时期的其他军队。

    现在想来,如今义军和其他军队有高下,但有何本质上的区别?

    别的军队会有包庇,会有贪墨,会有克扣军饷。

    这些义军可能没有,可能极少。但这真就是李某人能力高刘备水平高吗?

    怕不尽然。

    难道不是因为义军成立时间短,纯粹是还没开始腐化吗?

    不说义军如何,哪怕是一支山贼队伍,在其早期,也能做到财物分配公平,赏罚分明,几乎有历史上的精锐之师的几分风气。

    可这又如何,一开始有好气象不难,后边的腐化才是要命麻烦。

    山贼们干第一票,勇勐敢战,战后赏罚分明,公平公道。

    从第二票开始,到第三票,到第四票,开始有人有了钱财怕死,有人长了心眼,不再勇勐,有人开始给自己多分钱财。

    用不了多久,一开始气象蓬勃的山贼,会快速丧失发展的潜力。

    义军也是如此,义军现在万相光明,这其中有新生组织还未开始腐化的原因在内。

    若一年后,两年后,军中现在的普通士卒,一两年后,会出现一大批军官。

    到时,没权柄的人会有权柄,不熟悉军中事务的人,开始熟悉军中上下事务,军中规则和纪律的漏洞开始被士卒们主动或被动的发现,没势力的人也开始有一群熟悉的人,经常接触钱财的人,一次不动心,两次不动心,一年两年,真就能忍住,不拿一文?

    腐化是必然,其他汉末军阀军中李孟羲看不惯的东西,也会在义军中出现。

    然则如何避免或者解决腐化,或许需要一套严格的自查系统,从上到下,有严明纪律的觉悟。

    这样,组织就有了自我更新的能力,能不停的把腐化清除,而不至于使腐化不受控制的不停蔓延和发展壮大。

    由此可见,要想拥有一支强军,建立一支高效严明的纪律部队的重要性至少占强军的一半。

    <

    p>古来不乏一开始强大无比,后来堕落到吃空饷,喝兵血,再无一点战力的例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晋末长剑 北齐怪谈 全世界的醋都被你吃了 小老板 诸事皆宜百无禁忌 沉溺 万历明君 折尽春风 斗罗大陆续史莱克七怪成神之路 世子妃 风声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 希腊神话 三国之开局诛杀大耳贼 重生之民国元帅 秘密部队之龙焱 谍影:命令与征服 红楼琏二爷 三国:开局抢了蔡文姬 蜀汉之庄稼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