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三十五章 雌雄剑(第 4/4 页)

    剑鞘很好,很实用,但真正关键的还是剑本身。

    荆轲刺秦时,秦王嬴政剑太长,拔之不出。现在李孟羲也遇到了这样的尴尬。

    李孟羲一手握着剑鞘,一手拉着剑柄外拉,剑只拔出一半,他的小胳膊就已经伸直了,再要想把向外拔,得身体向后仰,或者站起来才行。

    李孟羲朝关羽刘备尴尬一笑,只得站起,手抽剑柄,缓缓拔剑出鞘。

    剑完全出鞘,因为拿不动,剑只好依然横放矮几之上。

    因为此时大雨,帐中光线并不好,出鞘的剑在弱光下,显现出银色的光泽,近乎和水银一个颜色,是极其冷冽的冷色调,此谓暗室生寒。

    细看剑身,这是一把经典的双刃剑,并且明显还有青铜剑时代留下的技术特征,剑身呈八面,即汉八面剑。

    春秋战国之时,那时因为青铜韧性不足,制造的兵器脆且易折,因此采用多面研磨的方式,来增加剑身的强度。

    本质上,青铜剑多面研磨的技术,属于加强剑脊技术的高级形式。

    剑脊,即为剑身中间一条凸起的棱,当单薄平整剑身强度不够时,把剑脊加深加重,就像在剑身焊了一条钢筋一样,能有效增加剑的强度。

    多面研磨属于青铜剑的技术遗留,至汉朝时,冶铁技术取得了长足发展,炒钢法也已出现,钢的性能完胜于青铜,已不需要用多面研磨的技术增加的些许强度,不过技术的惯性之下,多面剑还是沿袭到了汉剑之上。

    只有承接了青铜武器尾声的汉朝才有独特的多面剑形式,在汉之后,多面剑销声匿迹。

    虽然多面剑对加强剑身强度没多大作用,不过,看起来很好看。

    把剑在手中翻转,不同角度的剑面反射的微光明暗不同,让剑身看起来很有立体感和层次感。

    剑身远看如镜,凑近去看,李孟羲用手轻轻摩挲着剑身,他看到了剑上有很多细密的花纹,从剑脊至剑刃,整个剑被密密匝匝的细密花纹密布。

    这些锻打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花纹,本身就代表着质量。

    常说的十锻钢百锻钢,指的就是锻打次数,锻打次数越多,剑身的花纹也就越多,也往往代表着剑的质量也越好。

    多锻钢有时又叫雪花钢,就是对锻纹的另一种形象化的描述。

    剑很好,称得上是上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全世界的醋都被你吃了 晋末长剑 诸事皆宜百无禁忌 折尽春风 北齐怪谈 小老板 万历明君 斗罗大陆续史莱克七怪成神之路 三国之开局诛杀大耳贼 沉溺 风声 秘密部队之龙焱 谍影:命令与征服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 红楼琏二爷 世子妃 希腊神话 重生之民国元帅 红警军团在废土 大清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