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六章 巨鹿的千万田亩(第 3/4 页)
整个巨鹿隐藏着的额外人口能有多少?就算能再有个十五万,再有个三十万,再有个四十五万,加军中的这十五万,才六十万人。
六十万人,对两千万亩的土地,李孟羲发现,没人了,哪怕大人小孩儿都分了土地,哪怕一人分三十亩,地依然还有剩的。
黄巾动乱一场,巨鹿的人口或逃或死,整个几乎空了。
李孟羲默然,他此时懂得,原来说古代战争,说十室九空,原来不是夸张的描述。
开春在际,种不了那么多的地,还是得种,总不能荒着。
李孟羲欲把巨鹿全部掌控在手,所有的土地全部收归义军所有,然后,均分土地。
巨鹿乡间散人待开春屯田之时,也要一并纳入义军掌控之中。
关于屯田计划,李孟羲是想依托义军现在的编制,然后按编制分散成一个个屯田所。
之所以如此,是为了保存编制。
义军大体全是黄巾旧部,可义军之所以能比黄巾强大数倍,一个关键原因,黄巾没有编制,而义军在一路征战中花了大量精力和时间勉强把编制建立起来了。
有了初步的编制意味着,十几万人几十几十一小队行军时能跟着自家队旗走几十几百里前后队列依然不乱;有编制意味着,若是大战,队列如果散了溃了,只要散的不太厉害,民夫士卒们在几十步距离内,能重新找回到自家队旗下边,能重新聚集;有编制还意味着,有了编制,便能有了基本的有秩序的管理,意味着可以军令从上到依次下发,意味着军粮分配可以按队供给。
而若是没有编制,每日分粥就得排出几里地十几万人排着队从早上排到晚上才能轮够一圈。
没有编制什么都做不了。
可以说,十二生肖旗的编制乃是义军现在最宝贵的财富和根基,而这份根基建立起来殊为艰难。
故,为尽可能保存义军的战斗编制也好,为方便管理也好,屯田必须依托军制进行。
因此,李孟羲的计划是,第一步,巨鹿所有的两千万土地,均分给义军十五万人。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