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章 锻造四火(二)(第 3/4 页)
“流动性?”李孟羲茫然自语。
若说退火是为了将刀条保持在熔融状态,长时间保持其流动性,那为何要长时间保持其流动性?
流动性的特点,当然是,会流啊,从高的地方,流到低的,从凸的地方,流到凹的,流着流着,从不平,流成平的了。
流体有天然的自平特性。
精光勐的一闪!
“明白了!”李孟羲突然激动大叫,用力一拍矮几,啪一声响,然后就是碗骨碌碌啪的一声砸到地上的声音。
是流动性!他妈的,是流动性!锻刀的过程,会把刀用锤子一锤子一锤子砸了一遍又一遍,那可想而知,刀内部得被打成什么乱七八糟的,肯定是这里凹一点那里凸一点。
也就是,锻打之后的刀条,内部很不均匀。
而将之加热到半柔软的熔融状态,熔融状态,铁是拥有着微弱的流动性的。
然后,如果能长时间保持着这个熔融状态的化,那么,在重力作用下,刀中那些因锻打造成的细微凸凹和不均匀,就缓缓的“流”平了。
这大概,就是原因,“自流平。”
而再结合具体工艺,退火将刀条放在一堆将要燃尽的木炭中,正因为炭要烧尽,火力不够,所以,就不会使刀条过度加热,而正好能跟刀条的散热维持一定时间的平衡,使刀条维持温度长时间不变。而如果放的是一堆新炭,那么炭就要烧很长时间,就会使温度越来越高,就会让刀条过于高温,过于高温的刀条会变得过于柔软,会“化”掉,会变形的。
妙就妙在,用将尽烧完的炭。
其实还有更妙的,不用炭,可以用烤箱,烤箱里的温度也是恒定的。
退火如此。
再之后的正火,正火乃是,将刀条加热,塞到一堆草木灰中冷却。
草木灰有一定的保温效果,大概是为了,不至于让降温过于迅速吧。
若说退火是为了长时间软化金属,使金属自流平,那正火又是为何,正火又是加热了,也是等到冷却了,难道是为了稍微的再一次自流平?
想想,或有可能,模湖记得,在铁匠正火时,刀条烧的明显不如退火时温度高。
温度高,铁流动性更强,温度低一些,铁流动更弱,那为何,要多此一举,再流动一次?说不通。
而且,正火没有长时间保温过程,乃是没有加热,从热变到了冷,而淬火,也是从热到冷。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