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四章 巡营(第 3/4 页)
凭此一点,可抽丝剥茧勘破真相。”
李孟羲只说了一个猜测,说了一个寒冷时人普遍会侧着睡这一个现象引申出来的猜测,李孟羲本人都不当回事,因为还没考证过呢,然而,刘备关羽二人看着李孟羲,脸色微变。
在刘备关羽二人眼中,李孟羲简直都成了断桉神手了。
李孟羲把东西写完了,他写的是……
【标准行军帐篷最大容纳极限是多少?】
此一处,与统筹管理精确度有关。
假设一日,十万流民来投,军中急调军帐前去支应。
若不能精确知道行军帐篷的容纳极限是多少,就不能核算出到底需要多少帐篷,到底可以接应多少人力。
现下军中帐篷乱七八糟的,大小不一,也没办法核实统计,不过,
【军中帐篷大小不一,当齐整划一。】
除此以外,李孟羲记的还有。
【帐篷极限容纳法,稿席折短三分之一,人蜷缩其上,省三分之一长,可提高空间利用率。】
就把稿席卷起来能多睡点人,就这么一个很常识的东西,李孟羲认认真真的记了下来。
因为,李孟羲是发现,他自己不知道把稿席卷起来的这个方法,他固有意识以为,一个帐篷只能睡一什十个人呢,他本以为,就算把帐篷里塞满,不过是一个稿席挨着一个稿席而已。
然而还有最极限的方法,最极限的方法竟然还把稿席卷短了,让人蜷缩着睡,把空间利用率压缩到了极限。
李孟羲也已经发现了,巡视途中,并不是所有帐篷里都是把稿席卷短了,好多都是稿席挨着铺在地上就算了。
这说明,很多人同样没能想到这一点,这说明军帐的利用率并未充分挖掘出来。
假设事先有特意强调过把所有稿席都卷短了来铺,那么现在估计全军能多睡个几千人不止。
把稿席卷起来,这就算压缩空间利用率的极限了吗?
并不,李孟羲还想到了更极限的方法。
更极限的方法是。
【令民夫众人盘膝而坐,身披被褥,背对背彼此依靠,可坐而酣睡。
如此,一铺足可睡三人,床铺利用率提高三倍。】
坐着睡肯定超级难受的,可无论如何,难受归难受,是能睡着的。
坐着睡把床铺利用率提高到了极限了吗?
并没有,远没有。
其实如果时间充足的话,准备足够的话,李孟羲想到了学生时代睡的架子床,上边一人,下边一人,小小的一个屋子,能睡四个,六个,八个,甚至十六个。
在极缺少遮蔽风雨的屋子的现在,如果有足够多的双层床铺,那么依现在有限的帐篷,就足以让所有人有遮风避雨的地方。
从此处,李孟羲想到了更多,他想到了若是尽可能节省居住成本的话,日后建造军营也好,去屯田也好,最好还是用上架子床。
因为居住成本的最大成本,就在房屋。
不用架子床,一个小草屋能睡下的人,满打满算一屋子铺四个草席睡四个人。
有了架子床,妥妥睡八个人。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