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七章 故技重施(第 3/4 页)
看向周围士卒,李孟羲给众人解释到。
“看脚下,这道沟后,便是埋伏之处。
以沟为界,埋伏于界后,埋伏之时,伏地隐匿。
何为伏地?趴地上,手里枪也按到地上,此便为伏地。
夜里地凉,我知,夜里不必伏地。
但待明早,天将亮之时,官军要脱围而出,到时,各部必要埋伏好。
但有哪队不依令而行而致埋伏不成,则立斩队长!”
交代完,李孟羲又令士卒们原地演练一下。
不过是就地一趴而已,没甚难度,士卒众人完成的干净利落。
再带着众士卒,往前走,走了七八十步以后,前边又遇到挖好的直熘熘的一道土沟。
李孟羲指着脚下的土沟又道,“远的那道沟,用以埋伏。
那近的这道沟,是用来作何?
埋伏之后,官军一旦入围,咱就得冲杀而出。
这第二道土沟,便是杀出之后,列阵之处。”
经过李孟羲的解释,众卒恍然。
李孟羲再令众人于列阵之处,摆前后枪阵三排。
在各自队长的调拨之下,众步卒列阵,前后三排枪阵列完,刚好是,枪阵的横长,刚好是跟土沟的长差不多。
这不是偶然,而是精确测量过的。
枪阵排列时,一个枪兵大致占半步左右的宽度,只要算好包围圈多大,预计投入兵力多少,就能精确计算出每段枪阵的长度和兵力数量。
这就是为什么几队步卒往列阵处看似随意一站,几乎刚刚好,三排枪阵排完,人力一点不多,一点不少。
步阵安排完,李孟羲又带着骑兵去布置。
和步兵不同,步兵伏地埋伏,地上一趴就看不见了。
骑兵目标大,尤其是战马不同于人,让战马往地上趴,战马并不那么听话。
又要用骑兵参与埋伏,又要使骑兵不被发现,解决方法便只有一个——让骑兵埋伏更远一点。
步兵埋伏两百步外,骑兵就埋伏更远,再让骑兵埋伏时下马,进一步减小目标,就减少了暴露之可能。
李孟羲带着一队骑兵,一直往远走,一直走到一丛灌木丛前。
李孟羲道,“此便为你部埋伏之地。”
“瞅脚下。”李孟羲提醒。
骑兵们都朝脚下看。
过来的时候,还没察觉什么,拿火把往脚下一看,骑兵们顿时看到,有一道很长的浅沟,从远处一直蔓延到了灌木丛前。
李孟羲对骑兵队什长说道,“明早,听闻鸣镝响时,你留心盯着浅沟,带着人上前。
骑队太靠后,麻利点儿。”
说完,李孟羲带着骑兵队,顺着那道浅浅的壕沟原路返回。
一直走到预备列阵处,也就是步兵列阵两个阵列之中的地方,浅沟嘎然而止。
取而代之的,是地上挖出了以三角形排列的一个个圆坑。
坑很分散,十个坑,遍布了很大的一片范围。
李孟羲给骑兵们讲解道,“尔等骑队,列队于步阵之中。
瞅见那些个坑没有?列队之时,一坑一骑,只要站好,就是个锥阵。”
骑兵们往脚下扫了一圈,看见留在地上的坑很是明显。
只要明早天亮,依沟列阵,都不用对齐了,简单的很。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