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 让我查查兵法(第 3/4 页)
盾牌晚上也不好清点,明日再清点不迟,李孟羲想了一下,又道,“【攻城一启,士卒抬梯冲锋之时,若半途有人中箭,因其必已无力再战,故允其自行撤回。】,此一处,我军中现有战场救护队,可穿梭箭雨,将受伤士卒自城下抬回,只是,”李孟羲抬头看向刘关张叁人,“让人冒雨抬担架穿梭箭雨,攻城士卒倒罢,手中有盾,可遮挡箭雨。抬担架之人,手中无盾,暴露箭雨之中,是否会人未救走,徒增伤亡?”
李孟羲作为一个现代人,各种近代战争剧中,都有战场医护人员抬着担架穿梭于枪林弹雨之中救死扶伤,潜意识里,李孟羲觉得战场救护队是有必要的。
可他同样担心,此举反而会增加伤亡。
刘关张叁人都露出思索模样,要说,士卒中箭倒伏城下,哀嚎不止,此时赶紧把伤者救走,还能稳定士气,此举也能历时救治伤兵,减少伤亡。
可是,正如李孟羲所料的那样,刀盾兵窝缩城下,手里还能拿盾遮掩一下,抬担架的,就完全成了靶子。
要不要让救护队参与攻城,刘备关羽都拿不定主意。
刘备拿眼看向李孟羲,“哎,可惜重甲不足,步人重甲,十步之内,强弩亦不可入。
若使担架队人人着重甲,戴重盔,穿梭箭雨,如闲庭散步,何惧损伤。
只是,步人甲如今方才两套,不足使用。”
刘备提了步人甲,倒是令李孟羲意外了一下。
李孟羲本考虑的战术或者攻城器械,战术是,两人抬担架,则两人手都被占住,就不能拿盾,可以四人抬担架,一人占一手,另一手则可持盾防护。
特殊的攻城器械是,做一种巨型遮阳伞一样的玩意儿,由数人举着,哪里有伤兵,则举着遮阳伞去哪里,以缓慢但是安全的方式,缓缓把一个一个伤兵给救回去。
做巨遮阳伞也好,或者做火车头一样的箱体,几个顶到头上顶着过去,不管是什么小型防护器械,毫无疑问,会笨重也迟缓,不太适合分配给攻城士卒来使用。
攻城士卒攻城时需要灵活性,需要快速一个接一个向城头爬去,如果因为什么别的东西,耽搁了爬城,以至爬城的时候慢吞吞的一个一个跟送人头一样,则就得不偿失了。
巨型遮阳伞也好,顶着门板也好,顶着个屋顶也好,机动性都成问题。但,战场救护队是不需要机动性的,不需要快速向梯子集结,快速向城头爬,战场医护队需要的是安全性,至于速度,救援慢个叁五分钟,区别不大。
因而,防护性能良好,但是笨重迟缓的小型移动防护器械,能且只能配备给战场救护队。
李孟羲在脑海中大致构思了一些不知有没有在冷兵器时代出现过的防护器械,刘备却说让重甲士充任救护队,李孟羲顿时就觉得,刘备这个方法更具有执行性。
做巨型遮阳伞,先不说工艺难度多大,攻城战时间匆匆的,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制作一个巨伞核算不核算,真要做出来,能不能举的动也是问题。
综而述之,条件不允许,重甲士救援队也好,巨型木伞也好,都做不出来。
战场救护队此战不能用。
所以,对于那些被射倒在城墙跟,从攻城梯上掉下来的伤兵,只能按老方法了,把地上掉的盾捡两面往伤兵身上一盖得了。
李孟羲还是比较重视人力,此次预备攻城之士,有青巾兵在内,一千六百新兵也在内,这些人如果伤亡太大,就影响后续第叁批练兵与扩军计划。
刘备所说的的重甲救护队,李孟羲觉得是个很好的思路,既然问题谈到了这里,索性记下来。
李孟羲去找笔墨还有布匹,片刻后回来,篝火旁,提笔写到。
“攻城战时,伤亡时时累有,墙下伤卒哀嚎不止,影响攻城士卒之士气。
且,半数伤兵若救治及时能幸存性命。
攻城战从来为伤亡最重之战,攻城战一战伤亡,抵野战数十,伤亡艰巨,伤兵亦巨。
万千死伤之半数,亦为万千。
无战场救护队,万人伤,则万人死城下。
有战场救护队,万人见伤,则救回五千人。
五千人力之贵,怎可弃之。
故,攻城战时,救护队必有。
救护队穿梭箭雨,无防备之措,徒增死伤。
防备之措已知有叁。
其一,以重甲士充任救护队。
救护队身着步人重甲,头戴护面铁盔,甲裙护膝皆备,此重甲之士,溷然如铁人,纵箭矢撞身,不能破甲。于是,此重甲士,可穿梭箭雨之中往来驰救。此一法。
其二,若重甲不足,可用盾兵抬担架。担架两人抬,则两人手皆占,无暇举盾。
若一担架四人共抬,则人占一手,人举一盾,可稍御箭雨。
其叁,制防御器械如大伞,如长匣,如芦顶者。此类防御器械,其重一人不可持,其轻,数人可持。
攻城士卒登梯需速,此类器械,沉重迟缓,不利迅疾,故,不利攻城之士。
然,战场救护队不需迅疾,只需安然,故,此类器械,恰适用于救护之士。
”
再往下说龟甲攻城梯战法,到及城,缷梯一步。
龟甲攻城梯战术,刘备关羽李孟羲都熟。
普通攻城梯没有缷梯这一步,只有把盾盖到梯子上的龟甲攻城梯战术有缷梯一步。
缷梯要点数处,大抵可简述为,撤步松手,左松右不送。
撤步后方松手的用意是,梯子上都是盾,最快的把盾卸下来的方法是,两边抬梯子的人,一边的人松手,一边的人不松手,然后哗啦一声,梯子上的盾全就掉了,撤步是为了避免脚被盾砸到。盾可不轻,有的还包了铁,被砸一下可了不得,都到城下了,脚被砸的一瘸一拐的,本来一个还能先登之士,脚不舒服,爬梯子的时候爬了满一点,然后就被射死了。
龟甲攻城梯战法的潜力已挖掘了很深,很多能减少伤亡的细节都考虑到了。
至于卸盾之时,让右边的人松手是因为,站右边的人,抬梯子的手,是左手,而左边的抬梯人,都用右手。左手不如右手力大,攻城梯很沉,有时力量稍微错一点,攻城梯一个把持不住,啪的一下掉在了地上。然后,再去把沉重的攻城梯从地上再抬起来,耽误多少时间,城墙之下,箭矢如雨,多耽误的每一秒,都是死伤。
战术来说,已经相当完善了,没什么问题。
此中关键点在于,战术很好,法度严密,然而攻城战术只刘备知,关羽知,李孟羲知,少部分参与过文安县攻城战的老兵知,大多数士兵不知。
所以,攻城战前,得训练,临阵磨枪。
文安县攻城前夜,也是连夜训练的,现在也是。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