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七章 渔营的惊人收获(第 3/4 页)
因为夜已深,刘备呆了一会儿,便回去了。
走回中军大帐时,刘备四处观望,他看到,在某处,不远,还有一个高起的火把架子,这个火把架子不大,也不如中军帐前的大,但在夜里,一簇高起的火光,足够显眼了。
刘备稍作思考就明白了,这肯定是李孟羲管的木匠营,只有木匠营有便利先给自己营安上火把架子。
实际情况跟刘备猜的一样,木匠营因为工作便利,材料也够,随手就用长木杆随便绑了个火把支那里了。
然后,这第一晚,中军帐和木匠营地是唯二在上方有显眼火光信号的地方。
火旗在军中开始推广的这第一晚,另一处,另一项重大意义的事项也正式步入正轨。
渔营今天扎营后,出去捕鱼后,晚上就没回来。
有了鱼胶之后,鱼鹰小舟终于不再漏水,终于能支撑起在水面作业了。
依照李孟羲的军令,为尽可能的多捕到一些鱼,渔营需充分利用起时间,一整夜都要捕鱼。
因此,渔营这一夜都在忙碌捕鱼大业。
今日斥候们探查到的有鱼的地方,是一处多池塘的村落。池塘连着小河沟,穿过村子,荒凉破败的无名村落里,有大小池塘七个。
因为池塘是有主的,所以关羽就派人取钱,按一口塘三贯钱的价钱,把七口鱼塘全包圆了。
鱼平日都卖不出去,鱼肉贱如土,一口塘的鱼就算全网出来。也卖不到两贯,关羽与主家说,只网一夜就走。一夜就给三贯钱,价钱很丰厚,于是一村的人,无不应允。
是夜,后半夜,捕鱼仍在继续。
鱼鹰舟只来得及做好了两艘,两个渔夫,踩着小舟,晃晃荡荡的漂在池塘上,火把绑在短棍上,短棍插在船舱中,提供了必要的光亮。
夜晚的池塘,火把倒映在池塘水面的倒影,碎成了荡漾的明亮的碎屑。
水面波纹很乱。
由此倒可以从侧面看出,撒网撒的有多频繁与忙碌,以至于水面不能有片刻平静。
拾掇好网的渔营的渔夫,网绳攥到手里,用力往外一撒,网落到水面,哗啦一片稀碎的水声。
网缓缓沉下去,片刻后,渔夫用力把网拉出水面。
熟手的渔夫从网的动静就能知道网到渔没有。
网在动,有鱼,鱼不多,但鱼不小。
果然,网全拉上来之后,网里有一条手臂长的大鲤鱼。
渔夫抱着网放在渔营舟一头,熟练的解网,把鱼丢到舱里,任由鱼蹦哒,不去管它。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