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关于新军制的思考(第 3/4 页)
见弟弟待在这里挺好,李孟羲起身,“我弟就放着,麻烦两位照看,我去营里找找,看能不能找到渔网。”
李孟羲就要走,见他忙碌成这个样子,刘备不忍,出言挽留,“慌甚,等肠煮好了,吃完再忙!”
李孟羲笑了,“肠可不好煮,得煮很久。我先去找网,找到回来再吃不迟!”
李孟羲朝中军去了?
中军几乎近万民夫,鱼龙混杂的,鬼知道谁身上就藏着张渔网。
去中军前,李孟羲找了个小袋子装了些粮,背着过去。
李孟羲一至中军大营,见到了四处巡视的游骑,便上前耳语一番,委托他们帮忙。
片刻后,游骑四处,满营呼喊。
“谁有渔网,拿来可换粮!”
“谁有渔网,拿来可换粮!”
没多大一会儿,真有几人带着渔网来了。
事情办的如此顺利的原因是,李孟羲已在军中树立起了金石一般的信誉,前面不管是着人编草鞋编筐,等等事务,民夫多有得利,因此再找什么东西,全营呼喊一遍,民夫热情响应。
身上带着渔网的人,有四人。
这四人有老有少,拿来的网,网的状况也不尽相同。
第一面,是一个大嫂拿来的,与其说是一张网,不如说是一块网,李孟羲接过不过桌布大的一块麻网,李孟羲还没说什么,围观的人就哈哈笑了。
这算个什么网。
民妇大姐顿时不好意思了。
最完整的,最像是一张网的网,是一个没牙老人拿出来的。
老人用颤颤巍巍的手,从胳膊下夹着的一个破布团中,拿出了叠的很整整齐齐叠成了十几层的一张麻网。
老人小心翼翼的手捧着麻网递给了李孟羲。
看来老人很爱护这张网的,可是,当游骑们帮忙各拉一角,把网拉开之时,这张被老人很爱惜的网,依然状况堪忧,破了大大小小的洞。
并不完全如人所愿。
李孟羲挠头。
他仔细的看过渔网,老人家给的渔网,最令人满意的一点是,渔网是细麻线织的,网眼比较小,网眼只乒乓球大小,应该能网到巴掌大的鱼,大鱼就更能网到了。而且,老人家的网虽然破了,但是边角没破,网的形状依然是完整的形状。
这意味着,网面比较好补,只要把网面补好,就可以直接捕鱼了。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