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三百四十二章 雨水倒灌中军帐(第 3/4 页)

    可因为环境变了,因此一场放在以前李孟羲根本不觉的大到哪里去的雨,放在现在,李孟羲会认为是一场灾难。

    如果是前世,在写字楼里,降水量哪怕超过三四千毫米,并且还是飓风天气,人也不过感叹一下雨挺大,转头又埋头敲键盘去了。

    而要是没带伞走在雨里,哪怕没有飓风,哪怕降水量只有两百毫米,便会感觉,这雨真他娘的大极了。

    就是这样,处境不同,对雨大小的感觉也不同。

    古代各种条件都落后,人们受自然因素影响很大,一场大雨,给古代人造成的麻烦,远比给现代人造成的麻烦要大。

    听着帐外的哗啦啦的雨声和雨点拍打在帐篷顶的噼啪声,李孟羲揽着弟弟,安慰着弟弟说,不怕,一会儿就去睡觉。

    忽然,李孟羲觉得,有水没过了脚趾,脚趾凉冰。

    低头一看,是雨水灌进来了。

    李孟羲眉头微皱,抱着弟弟挪了一个地方。

    雨声让人心烦意乱,李孟羲透过人影定定的看着帐外。

    感受到了雨水破坏力的强大,他想到了很多。

    军中帐篷一直不够,平日也有雨,可没有遇到这么大的雨,且平日雨白天下,晚上就停了,不影响扎营,不影响睡觉。

    军中后勤薄弱,这一场滂沱大雨,不知有多少人的被子被淋湿了,还有,辎重队的粮食会受潮,木头引火的干柴也会受潮。可以预料到的是,雨水停了之后,得有好长时间升火做饭都是问题了。

    古代没有打火机之类的便利点火工具,在汉代,应该用的是火石和一种被称为艾绒的一种易燃植物来进行引火工作的,然而火石引火的效率并不高,要供应万人大军升火做饭所需,则需要保存着火种,做饭的时候直接用火种引火更高效。

    义军的火种,据李孟羲了解是保存在陶土火盆中的木炭,需要时时添柴以保证火种不灭,大雨突来,不知负责保管火种的士兵有没有把火盆给挪到雨淋不到地方。

    要是火种没了,生火将极为麻烦。

    想到此处,李孟羲不由想到,有没有好用的保存火种的方法呢。

    方法有,比如说火柴这个在后世耳熟能详的玩意儿,但火柴是如何造的,李孟羲一点相关细节都不知道,只知道火柴里有红磷。

    并且李孟羲还知道,磷的化学性质极不稳定,人类掌握大量生产红磷的技术的时候,已经是工业革命之后了。

    所以,火柴很好用,放在汉代是神器,但李孟羲自付没有任何生产火柴的可能。

    除了火柴,思前想后,想到了其他的一些很简单的原始方法,比如把放柴的板车,加个棚子,这样纵然有雨,柴草也不至于雨被淋湿。

    不仅柴草,火种也可以放在厢车里。

    还有一个更有用的方法——硫磺。硫磺极易燃,把硫磺涂在干木棒上,引火的时候,用打火石稍微打出有一个小火星,轰的一下木棒就着了,快捷方便。

    在春秋时方士们就有利用硫磺炼丹,如今是汉代,硫磺不会太难找。

    硫磺加干木,等于是打火石打一下有个一个小火星就能烧起来的大号火柴,虽不还如真正的火柴好用,但完全足够用了。

    除此以外,雨水倒灌进帐篷里也是麻烦,水进了帐篷,地上就没法睡觉了。

    总不能每次晚上下大雨,士卒们都一晚上不睡觉干站着吧。

    站一晚上没事,顶多第二天没精力,要是下雨连下了数天,士卒们数夜不睡觉,那不用敌人打了,我军自己就累垮了。

    纵如吕布之勇,几天几夜没睡好觉,也扛不太住。

    帐篷一定要能挡住雨水,要做到纵然下大雨,士卒们窝在帐篷里,能好好的睡觉,直到雨停。

    像目前这样,一场大雨,水灌进来,水都没过脚面了,这种情况没法睡觉的。

    士兵们的床铺是稿席,稿席摊在地上,离地面就那么三两厘米高,稿席的麦秸还会吸水,大雨天的,稿席摊在地上睡一夜,不用等第二天,到半夜被子就全湿了。

    雨中宿营,李孟羲想到了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麻烦,但以李孟羲的聪明才智,同样他想到了很多解决的方法。

    要避免雨水倒灌进帐篷中,至少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晋末长剑 全世界的醋都被你吃了 北齐怪谈 诸事皆宜百无禁忌 小老板 沉溺 万历明君 折尽春风 斗罗大陆续史莱克七怪成神之路 世子妃 风声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 三国之开局诛杀大耳贼 谍影:命令与征服 秘密部队之龙焱 红楼琏二爷 重生之民国元帅 沉香雪 大清要完 斗罗之墨竹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