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 其身正,不令而行(第 3/4 页)
关羽抚须沉吟片刻,“刀斧手,我军扩军近倍,五个刀斧手,不够巡查监审之用。”
说着,停顿片刻,“百夫长也不够。”
听到这里,李孟羲忍不住问,“关将军,刀斧手为何偏要从百夫长里挑,挑别人不成吗?”
在李孟羲想来,如果说伯长伍长还选的很随意的话,那么百夫长,则是挑了至少三轮,精中选精,真正的人才。百夫长金贵,为何放着兵不让带,让去当刀斧手,岂不贵人贱用。
见李孟羲不解,关羽笑了,手指刘备,“让大哥与你讲讲,为何,刀斧手要选自百夫长。”
刘备于是就认真讲解了李孟羲的疑惑。
“羲儿,这刀斧手,乃执法军士。
岂不闻,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若担任刀斧手之人,平日劣迹斑斑,试问,此劣迹斑斑之人,惩治军士时,谁人肯服?
军中百夫长,个个因功升任,诸百夫长或有勇武,或有智机,因而能拔而出众。
选勇武智机且有军功累累之百夫长任刀斧手,士卒怎不威服?于是,士卒能甘愿服法。”
李孟羲他瞪大了眼睛,有些讶然,他听明白了。
意思是大概这么个意思,执法军士,得选能服众之人担任,而这个能服众之人,诸百夫长则是不错的人选。
其身不正,虽令不行的意思是,要是选一个军中游手好闲,今天欺负这个明天欺负那个的**子担任刀斧手。
那么,惩治犯错士卒时,士卒就会想,你这厮比老子好不了哪去,到的了你来惩治老子!
虽然士卒的确犯错了,但执法军士如果恶迹累累,士卒就会有逆反和不服心理,会心生怨恨。
因此,刀斧手,得选“其身正”的人来担任。
此举之妙,妙在经略人心。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