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无有可奔袭之兵(第 3/4 页)
那某便与你说说,为何不能。
取胜之道,不在一夫之勇,而在万众如一。今我军乡勇不能至五十里而御敌,非是力不足至,而是纪不严,军心不一,非不能至五十里,而不能齐至五十里也。
奔袭之举,难在齐整。
奔袭者,当约而束众,使勇者不及走,弱者不及逃;使善奔者不得快,体弱者不得落。由是五百之众,趋十里,为五百之众;五百之众趋二十里,为五百之众;五百之众长趋七十里,犹是五百之众且阵容不乱。
如此,方为奔袭,遇敌方能立战!”
李孟羲瞪大了眼睛,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是跑不齐。
长途奔袭,难的不是士兵体力不足,也不是后勤是否充足,也不是速度快慢,原来,难得是跑几十里队列丝豪不乱。
难的是纪律和组织度。
李孟羲犹豫了下,想了想,又问,“纵是不能齐,那是否可先约定一地,待人跑到,再一齐整队,如何?”
李孟羲想到了一个自认为可以的方法。
关羽听完李孟羲想到的主意,哈哈大笑,边笑边摇头,“若照你所说,那我问你,我军前后不济,若遇敌,我军不聚,散如羊群,不能战也!敌若有三五骑一路沿路掩杀而来,溃兵如潮水之势倒卷而回,瞬息,兵败如山也!”
关羽向李孟羲剖析了不聚众奔袭的后果,那就是,不遇敌还好,确实能约定地点,从容集结。
但万一遇敌,那么奔袭之士,一个个散的跟羊一样,敌人骑兵沿路杀来,我军兵士,不能有一点抵抗之力。
然后,前边的人溃退回来,溃兵裹挟着后边的人倒卷本阵,小股的溃败很容易就发展成全军大财。
说兵败如山倒,山倒乃人力不可抗之势也!
李孟羲本还想说,不一定会碰到黄巾骑兵的啊。
但是话还未说出口,他又一想,敌踪已现,怎么可能不遇敌,怎么又可能从容约定一地缓缓集结呢。
分散奔袭,风险太大了。
一千人结队一起走,这叫行军;一千人走的稀稀拉拉的,前边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能落开几里去,这叫赶集;一千人能快速行进,但是跑的乱七八糟,这叫放羊;一千人能队列整齐的快速行军,并且万一遇敌,能立刻停下应战,胜能进,不能胜则能从容而退,方为奔袭。
奔袭有两个必须要完成的目标,一是迅疾,二是齐整。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