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观敌之法:黄巾篇(第 3/4 页)
想来,古代出征,也有祭天誓师什么的,古人又不傻,动员大会,鼓舞士气之类的,古人一点不陌生。
尤其是,熟读兵书的关羽。
拔营,行军。
李孟羲所在的粮草后队,几十辆粮车,这些所有粮车,几乎全是人拉人拽,仅有少部分是牲口拉着的。
粮车相当一部分是日前从黄巾那里缴获来的,黄巾粮车不少,然而,没有牲口。
满满一车粮,人拉着艰难,然而,数万黄巾,除了有战马,除战马之外,黄巾军中一个牲口也没有。
没有拉车的牛,也没有骡子,更没有猪羊牲口。
很容易就想明白,牲口被黄巾给吃了,黄巾缺乏纪律,哪里见了牲口能忍得住不吃,能饿着肚子留牲口来拉车呢。
路又不好,粮车拉着很累,前边一个乡勇用力的曳着车把,前边还有两个乡勇用绳索拽着,后边还有乡勇在后边推。
一辆车,连拉带推,得数个人。
坐在粮车上的李孟羲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要是有一头牛,断然不会如此吃力。李孟羲想着。
黄巾跨州越境,攻掠无数,劫掠的牲口绝对不少,然而,黄巾军首领大多短视,缺乏自制,牲口杀吃了而想不到留着拉车运粮草。
后勤薄弱,战力又强到哪里去。
连牲口都不知道留下,更勿论能有主动建设军队的意识。
所以,历代农民起义,第一批揭竿而起的大多都是最底层的百姓,这些百姓起兵造反,往往没有方向,没有规划,没有长远目标,更没有建设经营能力。
然后,这第一批造反的人,又将面临着王朝末年,被官府最后的军事力量的围剿,首当其冲。
所以,大凡第一个造反的人,大多不会成功。
比如反秦的陈胜吴广,比如汉末张角。
农民起义,一波打崩旧朝廷倒还好,万一没有一波打崩,后续就得需要经营发展聚集军力,才可继续与朝廷抗衡,而有经营能力的起义军首领,又有几人。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