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一章 刘玄德归涿州,简雍惊知巨鹿事(第 2/4 页)
张角旦夕将灭,或早,张角仍心有顽抗,或晚,黄巾已灭。
某领军到时,不早不晚,此便为,天时。”
说起当时兵戈战事,刘备也说起了兴致,他放下快子,往简雍那边挪了挪,继续往下说着。
“而地利者,董卓意图围三缺一,空却一门未堵,我部兵至,强占一门。
此,为地利。”
“所谓人和者,董卓残暴,与黄巾累战,斩杀俘虏千百,沿路悬尸无数,此举虽意震慑贼人,可黄巾见董卓暴虐如此,怎不拼死拒抗?而我部,”
说起自家乡勇,刘备不无自豪的面露笑意。
“你部如何?快快讲来!”简雍忍不住催问。
“董卓残暴,我部却是不同,每战擒获黄巾俘虏,我军将伤者救治,有病者给医施药,俘虏幼弱者照抚之,强壮者不相欺,至于施粥给粮之事,更是不缺。
正因如此,累战所获俘虏,旦日归心于某麾下,若非如此,某焉能以一千之众倾吞成巨万兵力,又焉能与董卓张角相抗衡!”
说到关键处,此时事后再回想起来,刘备心生感慨,他此时明白,之所以义军能有滔天之胜,兵锋只是其次,最为关键的,实则乃是人心,乃是仁义。
若不能迅速招抚人心,就不能迅速吸纳黄巾为己用,也就难以短短时间之内席卷成大,没有巨万兵力,便就没有了之后。
刘备在那里心潮澎湃不已,简雍眉头皱起,他问,“倾吞巨万兵力?你出涿州,兵才千人,这……扩军十倍?
那黄巾贼人,就因分了粥,给医施药,就弃了黄巾,甘愿转而效命?”简雍极其不解。
刘备一下被问住了,沉默了好一会儿,刘备神色复杂的感慨到,“就只是如此,就只分了粥,给了药,黄巾俘虏就甘愿给某效命,就只是如此而已!”
“唉。”刘备叹气,“若黄巾当真是顽固之贼,某怕是不能如此轻易招抚下巨万黄巾,可只稀粥两碗,药草二两,黄巾便甘愿为某效死。
这不恰正说明,那黄巾不是顽固之贼,而是活不择路之良善百姓也!
良善百姓,被逼至铤险从贼,这朝廷……唉!”
说到无奈处,刘备叹气连连。
简雍从刘备话中听出了刘备对朝廷的些许不满,简雍微有诧异,简雍所熟知的刘玄德,乃康慨忠义之人。
——
刘备领兵出征,一去就是长达几个月没回来,又兼刘备亲口说什么席卷成数万之众,又立下了擒获张角这般滔天巨功,这一切都让错失了战事未能参与其中的简雍充满着无穷好奇。
简雍带着满满的好奇与疑问,事无巨细的问个不停。
能谈的实在太多了,从上午,一直谈到了晚上,谈到天黑,刘备与简雍仍谈的火热。
刘备向简雍略说了自出涿州之后大致的战事脉络,说到最后,说到与官军对峙,几番大战将起。
详细描述当时情景时,刘备把当时众人一起商议的对策一并说了出来,刘备说当时情势,一旦与官军开战,不管是胜是败,都与涿州军大不利,败则势危,纵胜,与朝廷大军厮杀,后必被朝廷发兵清缴。
时隔已久,说起当事,刘备仍然略有后怕,他肃然道,“胜败与我涿州军皆大不利,唯有其一,能与我无有不利。”
听得正入神的简雍忙问,“这其一,为何?”
“若能尽歼灭皇甫嵩部,尽歼朝廷数万大军,使其一人一马不得走脱,如此,朝廷大军谁人被灭,与我涿州义军何干?谁言是我涿州军所为,某说是黄巾所为,荒郊野外,天不知,地不知,朝庭亦不能知!死无对证!”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