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六章 建火炕遭遇的麻烦(第 2/4 页)
李孟羲比匠人们更熟知火炕,李孟羲清楚知道,火炕不仅仅是一张床而已,还可以是大通铺,是很长的一整张床。
带着匠人们,李孟羲去找适合建火炕的地方,满城巡视,满城都是断壁残垣,苍凉的很,好屋子没几座。
最后,李孟羲索性去伤兵营,直接在伤兵营那块找地方建。
垒炕所需,泥土,麦秸,还有泥刀,还有模具。
到需要模具的时候,李孟羲又后悔把木匠们全都调出去了,就说,木匠作为一个万用工种,能解决九成九的突发技术问题。
木匠们所需的模具是垒穹窿时起支撑作用的半圆支撑架,不管这支撑架做着好不好做,李孟羲坚信若匠营的木匠们在这儿,一会儿就能把架子做好。
可,木匠们一个不在,无奈的很。
最终,实在没模具用,建造匠人们说用大桶也行,这才勉强解决了问题。
建造所需的黄泥,李孟羲派好多人提着筐子背着锄头出去挖土去了。
所需的和泥的水,城中就有水井,就近担一些水很方便。
和泥的麦秸得处理一下,得弄碎一些。
铡刀没有,但军中人力充足,环首刀卡卡一阵剁,碎麦秸剁了一堆。
很快,没用多久,一切准备充足。
开始搭建火炕,匠人们先把桶一个接一个对起来,排了长长一横,然后用扁担挑着黄泥,直接把黄泥往桶上倒。
片刻之后,待黄泥有一定数量了,匠人们拿着破木板砍成的泥刀,把黄泥一点一点往桶上湖。
伤兵营平日无事,很闲,无所事事的伤兵们觉得有趣,不少人一瘸一拐的出来看。
有人问,“这是垒啥吗?”
李孟羲道,“做好你就知道了。”
因人力足够充沛,很快,一道长长的炕湖好了。
炕湖的跟个兵马俑一样,横在地上长长的一个半圆柱。
建造匠人的首领过来说,幸好天冷,泥巴一会儿就冻硬,一会儿就可以撤农了。
李孟羲听得新奇,咦?冬天有利于建造吗?黄泥穹窿在冬天更容易固定?
照这么说的话,嗯……冬天不是一无是处。
觉得知识有用,李孟羲便又很当回事的拿出白绢开始记。
李孟羲记得是,【冬日之时,软泥撘造极易固形,有利建造】
边上,那个建造匠人是识一些字的,看李孟羲又在写啥,建造匠人忍不住探头来看,结果看到李孟羲写的东西,写的只是软烂泥冬日易固,只是这个,建造匠人首领都不知作何感想了。
如匠人首领所说,幸好天冷,脱模容易。
不大时间,匠人们把木桶从炕洞里取了出来。
李孟羲过去看,他看到黄泥真个就冻住了,直挺挺的一穹窿结构立在那里。
接下来,李孟羲觉得该是用火了,该是用柴火把泥土烤干的过程了。
此时,李孟羲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
因为天冷,黄泥直接冻住了,所以塑形容易,可用火一烤,岂不是立刻黄泥就变软了,炕直接就垮了?
李孟羲拿着问题去向匠人们请教,匠人都笑,“不会垮,直接干了。”
李孟羲疑惑不减,“怎么不会化了?泥巴冻硬了,火一烤不就化了?”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