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四章 慑敌,屈兵(第 2/4 页)
实则,暗伏战术,并不是完全出自李孟羲。
然则,比计策全部出自李孟羲更为恐怖的是,夜袭全计,乃是刘关张三人并李孟羲认真讨论,集众人之智,方成。
正所谓,一人计短,两人计长,一人之计,无论如何会有漏洞,多人共计,近乎逼近完美。
这才是涿州军最强之处,而非是李孟羲一人之智。
毕竟,李孟羲虽多奇谋,实务不能尽通,关羽虽多读兵法,奇谋非其所长,刘备通人心,张飞有急智,众人相合,严密无露。
曹操依然临高观阵,涿州军单调的绕营驰走,曹操似乎看不够了一样,目光不移,其身后,夏侯元让早待的不耐了。
涿州军骑兵已奔驰良久,不见歇息,曹操暗思,(待其力衰之时,或能反出击之。)
正这时,忽然曹操看到,遥远处,有一微弱光点在朝这向接近。
曹操顿时来了精神,凝目观望。
见那遥远光点,快速接近,到近到一定程度之后,隐约可见,火点清晰了,变成了十字状的火光。
盖是,一根长杆,十字状搭绑木头,横木头两端点火,上端也点火。
如此,夜里火把纷乱,独此一杆火把,火成十字,醒目异常。
曹操若有所思,此乃夜中聚众之法也。
片刻间,十字火把与涿州军人马汇聚。
曹操观得,涿州骑兵之中,又有一处火把长旗过来,与十字火把碰头。
曹操猜测,乃是涿州军有新令来也。若所料不错,不消多久,涿州军必有再变。
于涿州军夜袭骑兵队中,关羽得传令骑兵之令,大哥来叫,让回去商讨军情。
关羽回头看了一眼官军营寨,略做沉思,关羽将自己火旗交于副将,他自己跟传令骑兵回去了。
官军营寨处,曹操得见,十字架火把又远去了。
关羽很快回营,篝火旁,见刘备李孟羲,关羽问,有何军情相谈。
李孟羲整理了语言,说道,“今夜,我军快官军一步,免去被官军袭营之忧,可待明日,皇甫嵩必摆开阵势与我厮杀。
为避厮杀,某与玄德公议得,可用屈兵之法。
若明日天亮,皇甫嵩立见军势与官军大危,皇甫嵩于是便不敢轻与我军为敌。
召关将军前来,便是为此。”
关羽闻言,眉眼低垂,皱眉思索,“屈兵之法,”关羽小声滴咕,“使皇甫嵩不能摆开阵势,不敢求战……”
思索只须臾,“此事易耳,把官军营寨团团围起,便成。”
李孟羲点了点头,“此法与某想的一样。”
然后,众人就商议,如何在天亮之前,把官军营寨团团围定。
李孟羲抬头看向关羽,问,“关将军,车阵好不好用?”
关羽点头,略说了袭营战事。
既然车阵好用,李孟羲点头,“那便用车阵。”
说着,不忘补充一句,“我军板车是极多……”
“关键是,如何暗悄悄的,不使官军察觉,我军悄然之间把官军营寨围住。”李孟羲提了一个问题。
而后,他又自己答了,“人多,人声必杂,可每次只动三五十人,车架三五,缓缓调动。
再有,不能明亮火把,摸黑布置,可能行?”
李孟羲发觉夜里不用火把,调动几万大军,好像有点难。
关羽皱眉沉思好一会儿,继而眉头舒展,“此不难。可令士卒手抓长绳,一绳系带数十人,而后,当先一人为引,摸索向前,整队可无乱。”
说到这里,关羽目视李孟羲,笑道,“幸有暗火之法,我看弓弩队不用回撤了,车阵可续弓弩队车阵之上,以弓弩队车阵为基,左右续之,使车阵周绕官军营寨。”
李孟羲点了点头,也行,弓弩队不用动了。
旁边,刘备也有建议,刘备道,“务必令众人声静,令数万人不得出一语,更不能乱走乱动,若不然,纵是动动手脚,数万人声,嘈杂可闻,官军焉能不知我军意图围困?”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