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八章 壁上观(第 2/4 页)
不难猜测,就原地踏步这个动作,得至少两三天才能完。
练兵虽不是体力活,但站一天,也把人累的够呛。
傍晚时,全军停下休息,劳累不堪的新兵们坐了一地。
新兵这边歇息了,李孟羲得空去瞅董卓的攻城战事如何了, 他绕到北侧,远远的看。
老远便瞅见城前有很多的塔楼,无一例外, 这些塔楼,全都被焚毁了,被焚毁的塔楼乌漆麻黑的,只剩一些烧空的骨架,能支撑着剩了一半骨架不塌,不错了。
关羽说,在这守了半天,也没见董卓再有新塔楼推上去。
塔楼应该比攻城梯好用,董卓不至于蠢到有厉害的攻城器不用,那便只有一个解释,董卓的工匠造不出塔楼了。更准确的说,不是董卓军中工匠不够了,而极可能是,董卓没木头了。
看这南栾城一圈,光秃秃的,要找木头得去两里外砍。
塔楼这类巨型攻城武器,需要的木头很多,就北墙这一熘,李孟羲数了一下,被焚毁的塔楼有六架,其他城墙还不知有多少塔楼,再加上巨多的攻城塔,还有攻城椎等,董卓军中木料消耗完了,后继无力了,这个猜测合理。
李孟羲还看到北城门处,官军的攻城椎就坏在城门前,城门前一个破门官军没有。
李孟羲觉着,不可能是因为攻城椎坏了,没有破门器的缘故。
有攻城椎可用攻城椎破门,没有攻城椎,士卒抱着树桩子破门,一样也是破门手段。
董卓军中再缺木头,不至于连一根树桩都没有。
因而,李孟羲觉得,董卓弃攻城攻势,不是因为攻城器械的问题。
既然不是因为器械,那便只有一个可能,是城门有问题。
可稍微一想不难推测,就南栾城这么个城,还不如南和城大呢,城门不可能比南和城的城门还坚固。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