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 旗杆柄部的学问(四)(第 2/4 页)
反而是混乱造成的的伤亡,远比直接死于厮杀中的人多的多。
所以,只要守营方不混乱起来,袭营的那么一点人根本拿营寨没办法。
所以袭营和守营的双方攻伐的焦灼点之在于,守营方要尽力避免营中越来越乱,袭营要拼命让营寨乱起来。
以火把的照明强度,主帅的十几个亲兵站一堆儿,一堆人拿着一个火把,这些火把的光亮足以把主帅身边的帅旗照的清楚,混乱中的士兵们能看清帅旗,于是就有了集结方向。
其实火把架,并不一定是必要的。
可是,有火把架更好,火把架比不会发光的帅旗本身,更加显眼。
若是有条件,不用笨重的火把架也行,可以用灯笼。
依然是用灯笼进行编程,普通士兵的灯笼,都是单个的灯笼。
而用作帅旗的灯笼,可以把多个灯笼串起来,串成长长的一串,然后用棍子高高挑起。
这样,连成长串的灯笼足以和其他单个的灯笼区分开来,足够显眼,且灯笼比火把架轻的多,方便的多,而且也能防雨。
但是从实战方面考虑,敌军若是有神射手,灯笼刚挑起来,敌军一箭射来,灯笼落地,瞬间息光,军情稍纵即逝,如此,岂不完蛋。
所以,就算有灯笼了,李孟羲设计的火把架仍有用处,是对旗帜体系做出的有效补充。
灯笼有灯笼的轻便,而火把架虽然笨重,但是贼结实,不说用弓箭射了,十个神射手对着火把射半天也不太可能把火把全射灭了。
火把的粗细跟灯笼吊绳的粗细是两码事。
要不有句话话说,越原始的东西,越可靠呢。
汉末多有神射手,吕布能辕门射戟,隔着老远,一箭射掉挂灯笼的绳子跟玩一样。
但是,纵以吕布辕门射戟的神射,让他射十箭,射不灭火把架上的火把。
从耐操角度来说,笨重的火把架子,比轻便的灯笼更加有保障。
而且火把还省钱,灯笼得烧蜡烛的,蜡烛死贵死贵的,哪里有木头便宜。
所以,李孟羲设计的火把架,在应对袭营和召集人手,以及容错率等方面,可圈可点。
用着麻烦得时不时换火把,还有其笨重的重量,是其无法避免的缺点。
——
军中旗帜缺乏,夜晚没有任何标识以区分各部也就算了,白天也缺旗帜。
旗帜方面的事,李孟羲已经吩咐人在做了,要做的旗帜同样不是普通的软旗,而是有骨架支撑,下雨也能支愣着的硬旗,估计明天,最迟后天,几面军旗就做好了。
同时,今夜做的火把架,各方面来看,都很不错,各营也都需要一个类似的架子。
刘备是全军主帅,这是毫无疑问的,为了和刘备的火旗做出区分,李孟羲觉得,自己的旗子只用一根火把用木杆举起来就行,如果不够亮,那就把两根火把并在一起,然后举起来。
同理,刘备的那个火旗是最重要的,敌军袭营的危急时刻,担负着全军胜败的干系,因此,刘备的火旗应该是最高最亮并且独一无二的。
而其他各部,如木匠营,军医营,还有李孟羲这里,能稍作标识便于找人就行。
介绍完火把架子,夜很深了,李孟羲开始打哈欠了。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