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第一版携行具(二)(第 2/4 页)
但问题就在这里,物资匮乏,没有那么大的一整块布,做防雨袋的布料从废旧帐篷上拆下来的,布料大小不一,必然得缝合,要缝合就必然会有缝隙。
要说缝合线的解决办法也有——用桐油涂。
桐油是用梧桐树的籽榨出来的油,桐油是重要的战略物资。
桐油有这样一些性质,一是,桐油极易燃烧,点下就着,因此在古代战争中,常用来火攻水战等。
二是,桐油有致密性,涂在器物表面之后,会形成致密层。乡间有些地方,编细一点儿的竹篮,然后涂一层桐油,竹篮缝隙那么大,涂了桐油之后,直接能打水了。桐油致密性比油漆还强的多。
第三则是,桐油能用来浸透材料,提高材料韧度硬度。比如南蛮藤甲就是泡的桐油,比如马槊的槊杆,也泡桐油。
桐油能让竹篮都可打水,缝合缝的那么一小点缝隙,拿桐油轻轻刷一下,就能完美的达到隔水防水效果。
可问题就在这儿,军中没有桐油。
就刷下防雨袋的线缝,二两桐油能刷十个防雨袋,可军中就是连二两桐油都没有。
这就没办法了。
桐油以后可以买,不能等桐油买来了再开始做防雨袋,这样活儿就耽误了。
可以先做,再等桐油。
想来,桐油虽然稀缺,但在乡间也是寻常玩意儿,难买,但不至于买不到。
一时半会儿如果买不来桐油,那就在缝制方法上下功夫,尽可能的让缝合线处于袋子最底部,这样也能有效防止雨水渗漏。
总之,携行具是组装出来了,组装出来的携行具能装又能背。
但是,问题多多。
这第一代携行具,不能投产。
刘备早来了,站在一边,看李孟羲在那一会儿站一会儿蹲,围着个篓子忙的不行,刘备就笑着注视着他,也不打扰,那眼神温柔的很,就像看自家子侄。
当李孟羲不再忙碌篓子,开始笨手笨脚的想把稿席和席跟篓子绑一起,看李孟羲笨手笨脚的忙碌许久也没给绑好,刘备便不再旁观了,走过来帮忙。
刘备过来,三两下,就把稿席给绑好了。
刘备问,接下来干嘛。
“你背上看看。”李孟羲指使。
刘备便把行囊背起。
李孟羲围着刘备转了一圈,认真打量。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