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匠营出品,第一辆板车(第 2/4 页)
李孟羲摸着下巴,不由想到,因为让木匠们做板车时,特意说了,做的快有赏,可以想象的到,木匠们干活很下力气都想快点做完。
也就是,五天一辆板车,就是生产板车的最快速度了,速度再提高,也提高不了多少。
李孟羲想起一个资本家剥削工人的事,如果在那些小工厂,做五金件的,一开始,说计件发工资,然后工人为多拿钱,拼命干,一个月,做了一万多工资。
老板一看,奥,原来你们能做这么快,看来生产效率还能提高。
可是不行啊,发你们的工资太多了。
于是,本来加工一件的工资假如说是一块钱,当有人一个月能做一万多的时候,老板就把单件的工资降到五毛。
好嘛,这样工人再拼死拼活,工资也上不去了。
其实这个问题,工人能稍微团结一点就能解决。
大家商量好,一个月,都不做那么多,就做六七千工件就行,省的老板把单件的价格降下来。
可总有那么一两个新来的刚下学的年轻小伙子,想多挣钱,拼命的做,果不其然,老板把价钱一改没俩月,大家都挣不到钱了。
勤劳在此情景下,还成了错误了。
不是工人蠢,是资本家吸血,不把工人压榨到底,绝不罢休。此是问题症结所在。
现在,李孟羲有所感触,开始给木匠们发工资了,要考虑工资该发多少,不由得,就站在了资本家的角度考虑想少支出一点儿。
木匠们中如果有聪明人,如果他们知道,李孟羲是要根据第一辆板车生产工时来奖赏粮食的话,那木匠们肯定拖工时,把工时延长两倍。
现在,李孟羲已经知道了做板车的工作量大致多少,木匠们已经没有了弄虚作假的可能。
十个木匠忙碌五天做出了一辆板车。
那,每人赏粮,应该怎么赏的好。多了,粮食支出大,少了,屁大一点粮食,起不到激赏效果。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