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刀斧手(第 2/4 页)
又据说,“王”这个字,就是大斧头的象形。
不仅东方如此。
基于古代的技术条件,西方最简单的处死人的手段,也是砍头,西方的刀,砍头也不便利,因此,西方的斧头,也是代表着王权。
比如,臭名卓著的辣脆,意大利辣脆伐西死党作为标志的党徽是竖棒,其图形是棍棒加斧头的图案,由古代王权仪具延伸而来。
——
李孟羲把一日之内看出的军中不足,共计四点,一一说完。
纵然是李孟羲说完,过了很久。
篝火中的木头,噼里啪啦的烧着,刘备关羽二人仍然意犹未尽,回味了良久。
良久之后,刘备再转头看向李孟羲,不无感慨,“羲儿,你心思细腻,非我和云长所能及。
若非有你,这诸多疏漏,不知何时才能自知。”
说着,刘备看了关羽一眼,眼神刹那间交流了一下,刘备再转头再看李孟羲时,已满脸笑意,“羲儿,这日后得劳烦你多多上心了,我军中但有错漏,还请,不吝指出。”
说着,朝李孟羲拱了拱手。
李孟羲闻言,挠头。
他目视着刘备,“我闻,一人计短,两人计长。”
说罢,又转头看向关羽,“关将军还记得吧?当日我初见将军练兵,当时我所说,将军不妨问计于卒。
将军初不信。
可后来怎么着?
那一日,一日之间,你我得破阵三法,成阵变阵之法十五,战策共五十条之多。
这其中,你我二人所思所想,只有区区七八。
余者,全是士卒所想。”
“今玄德公欲问我军中疏漏之处,可某只一人,纵每日眼观目瞧,旦夜不休,又能觉察几处不足?”
“再者,找军中疏漏之处,又岂止只有我能为?”
李孟羲盯着关羽刘备,言辞郑重,“义军草创,离强军精兵远矣,必然,处处皆是疏漏。”
“来来来!”李孟羲突然笑了,他伸手做请,“这夜色正好,两位好好想想看,必然也能找出我军一二不足。”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