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兵法之上的兵法(第 2/4 页)
这就显示出了汉字的强大,孙子兵法创造了很多汉字词语,流传至两千多年后,字意还是一样,这让向前穿越了两千年的李孟羲,理解起来《孙子》十三篇的纲目一点难度没有。
并且在李孟羲根本没有深究,且不知觉的情况下,李孟羲能凭借语感,阴差阳错的找到了词语之间的关联。
而剩下的都是关羽的脑补。
“玄德公,你为什么不读出来呢?”李孟羲奇怪刘备背书嘴不动光看眼睛去记忆的方法。
“人有五官,亦有五感。记忆之时,单用一感,一倍之速,若五感齐用,五倍之速。
背记之时,眼观,口讼,手写,三感共为,记忆飞快,不妨出声朗读试试。”
李孟羲可太讨厌背书了,但是再讨厌,从幼儿园到初中,一直被老师们教导记忆的方法。
感谢老师,感谢幼儿园老师,也感谢小学老师,原来任何一丁点的知识,都真的是真金白银,和无价的财富。
就因为刘备没上过幼儿园,看吧,他背书就不行吧。
有了李孟羲三人的帮助,不一会儿,刘备就记住了兵法十三篇大纲。
毕竟字也不多,刘备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背起来不难。
纲目算是完了,刘备意犹未尽,迫不及待的让关羽开始教两人兵法正文。
一抬头,刘备看到关羽在发呆,不知关羽在想什么想的出神。
“云长?”刘备小声叫了一句。
“奥。”关羽惊过神来,笑着问刘备,“大哥记完了吗?”
“记完了。”刘备答到。
——
十三篇第一篇,李孟羲很期待的正文来了。
自从发现打仗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后,李孟羲想率十万铁骑横扫天下的梦想就熄灭了一半。
要当名将,得学很多东西。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