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离离原上草(第 2/4 页)
李孟羲抬头,无语的看着弟弟,我咳一下是刚嗓子不舒服,你学着咳一下是什么鬼?
不过不错,傻弟弟能跟着读。
“来,再来一遍。”
“离离原上草。”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一碎一窟窿!”
……
兄弟两个一个教,一个学,车前赶车的老铁不住的回头望。
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
关于白居易,有一个很温暖的典故。
相传白居易一日做了新诗,心情大好之下,把诗念给了邻居一个老妇人听,念完后沾沾自喜的问老妇人,我做诗的如何?
老妇人笑了,“诗文是人家达官贵人听的,我们平民百姓,哪里听的懂诗啊。”
白居易由此大受震动,日后每做诗,必念给邻居老妇人听,直到老妇人完全能听懂为止。
白居易的诗从此就开始变得越来越通俗易懂,为广大劳动人民所喜欢。
据说唐朝之时,遣唐使们把唐诗一并带回了日本,大唐诗坛文化荟萃,日本人为何最喜欢白居易的诗。
因为简单通俗,容易理解,其他诗人的诗,对于刚接受汉文化的倭岛来说,比较难懂。
一首离离原上草,纵然向前跨越了千百年的时空,依然能被人听懂。
李孟羲教弟弟念诗,驾车的老铁听了几遍,就全记着了。
而且老铁听懂了,他笑了,欢快的扬起鞭子,轻轻抽打着牲口,嘴里小声念着诗,一遍又一遍。
等弟弟能把四句诗全记住了,李孟羲就他自己念着玩儿去。
小孩子精力旺盛,再加上新鲜,砖头扯着嗓子反反复复的背诗。
直到临近中午,太阳变得灼热,砖头也嚎的累了,不肯再背了。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