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屯田七策(上)(第 2/4 页)
至于,招抚流程的细则,就更加几乎是李孟羲一人安排的。
粥棚二十有余,一天最多可施粥流民几千人人次。
考虑到流民可能缺碗,更是早备好了几百只碗。
更不用说直到分粥的时候才发现,要把热粥加水弄凉,要按人头分粥,要盯着,避免有人侵占妇孺儿童的口粮,这些细致之处,全都是李孟羲在实践中观察发现的。
再有拉生石灰满地撒,怕生瘟疫;特意把医官召集起来,排成一排,给流民看病;再后边赶去河里洗澡,洗完河滩边升起火堆烤衣服,种种布置,让瘟疫爆发的可能性降到了很低的程度。
实则,当流民饥肠辘辘的来到涿州城下,然后不管大人小孩儿,都立刻喝到了不凉不烫的温粥,然后又立刻被医官挨个瞧病,那时起,刘备便已尽得流民之心。
对了,还有故意放任黄巾探子凑近打探而不去惊扰这一个小计策,就不提了。
近一月忙碌,招抚流民两万余众,如何安置流民,便又是燃眉之急。
李孟羲便以屯田之策相陈。
预备屯田之时,又发现锄头,房屋,炊具等物都急缺。
李孟羲便又竭力促成了窑场开工造陶器,还有到处收购锄头,以及先一步派游骑去打探可屯田之处,等等事宜。
这其中,还间或夹杂着其他的事,比如,李孟羲委托匠人们前后做了好几套蒸溜器,改进数次,边摸索边改进,终于,试制了一套堪用的蒸溜器。
至于,几日前,李孟羲想到的给田块编号一一对应的方法,还有由此延伸出来的鬼谷神算术,以及把算数方法教给刘关张三人,则是不值一提的小事了。
且看,不知不觉中,李孟羲已干了那么多事,自遇李孟羲以来,刘备义军所行之事,全都可见李孟羲的身影。
更确切的说,大的战略方向,是李孟羲制定的,具体的细节,更是李孟羲完善的。
如此一个涉事无巨细皆能有补益的智谋之士,如何不能任军师一职?谷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