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五百八十六章 后人观古水之谬(第 1/4 页)

    斥候所寻找到的水脉,在离巨鹿城超过二十里外一条大河处。

    到达目的地,一条大河蜿蜒大地之上,李孟羲走到河岸边,看着蜿蜒深阔的大河,他感慨一句,“这河真大啊。”

    一句话说的很没见识。

    边上,关羽不由的转头看了看李孟羲,再去看李孟羲口中所谓的大河。

    眼前的河流并不宽阔,而且因为天旱的缘故,河里水位锐减,半个河床都干涸了,只留中间窄窄的水流有气无力的流淌着。

    这么个小河,算得什么大河。

    细究起来,是李孟羲与关羽两人认知的偏差。

    李孟羲所熟知的河流,是家乡村子周遭的河流,那般河流,一个破瓦从这岸丢到那岸,打不出十个旋来,就这样的河,中心水深的能没过人,已经算是大河了。

    因而,李孟羲见到河道宽的估计能打五十个旋的河,直接就觉得是超大的河了。

    两千年沧海桑田,环境变化太大了。

    汉代水资源远比后世充足的,后世连黄河都断流了好多次,放在汉时,黄河长江可是十足天险,水量充沛至极。

    还有,据说古代洞庭有八百里广阔,后世屡代围湖造田,湖泊面积减少了八成多。

    后人观古水,谬如刻舟求剑。

    此中暴露出李孟羲一个严重的常识问题,一提到河,李孟羲第一反应,是九成能游过去甚至能趟过去的河,是普遍因为水资源贵乏且被水库截住了水变得平缓无比的河流。

    而关羽这个汉末土着,对水是另外的感官,提到河,关羽的第一反应是,水域广阔,烟波浩渺,隔绝难渡堪称险阻。

    这一点常识上的差异,于实战中会造成严重误判。

    听斥候汇报前有小河,李孟羲一听小河,便派人扛几个竹排过去搭浮桥去。

    结果,半天未能通行。

    到前边一看,说是小河,河流宽十几响宽,水流湍急的不行,这喵的叫小河?

    放汉末,就是小河啊,可放后世,就是大河了。

    有日斥候又汇报,前有湖。

    李某人脑海中浮现的第一副画面会是各种风景区,游船铺满了湖面,湖水又脏又绿,满是水藻。

    对湖泊的常识印象如此,李某人会觉得,湖泊的话,水域有点大,得派船过去。

    结果,实际情况会是,何止是有点大,又何止湖面会满是水藻,而是芦苇荡遮天蔽日的八百里洞庭,八百里水泊梁山。

    船派过去,直接船队迷失在芦苇荡中,全军覆没。

    不熟汉代风土的李孟羲在判断上失准。

    这个问题对关羽而言不存在。

    只要提到湖,关羽所想的肯定就是八百里水泊浩渺,乃芦草丛生的险地,哪怕无有芦草丛生,秋冬时水上会起大雾,在雾中行船跟进入了鬼域一样,一不留神就迷路。

    一条水流并不充沛的河而已,李孟羲惊叹河大,关羽嫌弃一泡尿下去都比这河大,就此极不起眼差别处,意味着若水上用兵,关羽要老练于李孟羲,意味着今日关羽没跟李孟羲较真,没驳斥李孟羲说这河不大,没暴露出问题,意味着日后李孟羲可能一个疏忽,就在水战上遭遇重大失败。

    李孟羲没见过八百里水泊,后世就算仍然有八百里水域,可因为污染的缘故,水面上都没有草生植物了,一片开阔,没有藏险之处。

    后世满湖芦苇荡的湖泊,会湖上起大雾的湖泊,几乎没有了。

    而汉末,比比皆是此类险水。

    风调雨顺祥和之世来的人,怎知古代水情之凶。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晋末长剑 全世界的醋都被你吃了 北齐怪谈 诸事皆宜百无禁忌 小老板 沉溺 万历明君 折尽春风 斗罗大陆续史莱克七怪成神之路 世子妃 风声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 三国之开局诛杀大耳贼 谍影:命令与征服 秘密部队之龙焱 红楼琏二爷 重生之民国元帅 沉香雪 大清要完 斗罗之墨竹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