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四百八十一章 守城之火守法(第 1/4 页)

    义军不惜再停一日,主要是为了练兵。

    练兵涉及包括且不仅限于青巾兵继续队列训练,其他战兵或练阵型或练搏杀技能,最重要的是凭城操练攻守战法。

    木匠们打造完了器械,新的攻城梯,壕桥,攻城椎, 全都新造一番。

    还有破门器。

    所谓的破门器,就是李孟羲想出来的单兵用的破门椎,既,一根短原木,绑两个提环,单兵提着就可以撞门。

    木匠们送来的破门器结构很简单, 一根手臂长的槐木桩子,两头绑着绳环,仅此而已。

    作为单兵武器, 自然要能单兵携带才算实用。

    令一士卒背起破门器跑起来试试,据士卒自己说,虽然沉,但还好。

    背起沉甸甸的一根木头,虽然会增加负重,但于士卒个人来说,除了负重,别的没啥缺点了。

    破门器甚至能提供防御力。

    一根木头背在背后,怎么着也能防流箭吧。

    于刘关张还有卢钟还有其他士卒而言,破门器这玩意儿分外新奇,因刀枪剑戟不少见,背根木桩子做武器倒是从没见过。

    李孟羲说的悬乎,张飞不信破门器的能力,非要一试究竟。

    众人一起找地儿测试。

    于城中,特意找了一处有门的民居,把门从后边插上门栓, 然后从外面撞。

    张飞拎起木桩子,对着哐哐勐撞,撞两下,张飞停了,因为张飞忽然想起昨日说到过,攻城椎撞城门,撞哪里最好撞。

    当时谈得,是撞一侧城门边沿最好撞。

    想及当时,张飞调了一下破门器,对着民居的门一侧门的边沿,哐哐又撞,没几下,卡察一声,门栓断了。

    很好用,但张飞却不怎么认可这玩意儿,“要俺说,直接拿脚踹,不也能把门踹开?”

    这就涉及到了微妙精深处,从经验和直觉上, 张飞觉得,用脚踹比用破门椎好用。

    但到底是直接踹高效,还是用破门椎高效, 用实验来验证更准确。

    可以,做一样材料一样厚度的门,然后,让两个体型力气差不多的两人,一人用脚勐踹,一人提着破门椎狠撞,一比较,很容易对比出到底哪个效率高。

    李孟羲没去做实验,但他确信破门器一定比纯人力有用。

    要不然,在后世,防暴机关也不会专门配备破门器了。

    木头的也好,掷弹筒那么粗那么长的一根铁柱也好,都比用脚踹高效的多。

    如所说,破门器是为应对城中乱战之时,为满足破门需要而配备的百人队级别的战术装备,百人有一架破门器就够了。破门器平时也不用,只在攻城时用,也就不会给普通士卒带来后勤负担。

    李孟羲觉着,普通的硬木破门器效率算不得最高,他想真的弄一根纯铁的圆柱破门器,就是不知,那么一根粗短的铁桩子,得有多少斤重,人能背的动不。

    “二三十斤,背的动。”关羽道。

    不算太沉就好,想来也是,后世防暴机关的破门器,也是一根铁的,人家不也能带着,也没有背不动的情况。

    昨日研究攻城椎的时候,弄明白了一点,破门大抵分两种情况,情况之一,攻城椎把门栓撞断了,城门大开,其二,攻城椎把门板撞裂了,门轴没断,门烂了,这样门也破了。

    于第二点,攻城椎撞锤做尖头的好,尖的锤头撞门时可使压强增大,增加破坏力。

    攻城椎如此,破门器也可以如此,破门器可以一头做成锥状的尖,一头是平的,这样就有了两种用途。

    除破门器以外,今日又试盾阵。

    搭盾成梯,虽说高度不足以攻城,但在城中这样的地方,普遍是低矮建筑,盾梯能恰如其用。

    昨日试盾梯,盾大小不齐,不很令人满意。

    从军中找来许多大盾,今日再试,一民居前,这处民居乃殷实人家,土胚墙高一丈多,是绝佳的测试地点。

    刀盾士先一人于墙下站起举盾,再一人于后,半跪举盾,再后,是两人半跪,手搭梯子。

    以人体各姿势的高度来说,不管是半跪,还是直接跪地,盾举在头顶,高度都在半米以上,这个起始高度,很难一步跨上。

    是李孟羲想到了详细的战术动作,两人面对面,手拉成桥,可以抬高,也可以稍微放低,还可以俩人抬一个盾,以做梯阶。

    这样就正好。

    一人半跪于地,头上顶盾,高度太高了。再加一阶过渡梯阶,刚好,起始一步,直接顺畅了。

    共计,就用了四个人,把梯子搭成了。

    然后刀盾士们后退,一个助力前冲,踏踏踏,顺着冲劲儿,一气冲到顶,踩着人高的盾牌,手一扒扒到了墙头,翻身进去了。

    刀盾士们速度很快的踩着盾桥一个接一个翻进墙头。

    李孟羲数了数,平均,两秒翻进去一人。

    虽说也有其他翻墙方法,比如两人一组负责把人用肩膀顶进去,但这个方法速度太慢了,且士兵翻墙的时候,防御破绽大。

    而梯桥,士卒过墙时,还能保持正常的举盾姿势。

    盾桥战术已经完善的差不多了,李孟羲意识到,关键的问题还不在战术,而在盾牌。

    搭盾桥需要大一点的盾牌,小的勾镶盾可不行,同时,骑兵也有需要背一面盾加强后背防御,步卒刀盾士也有盾,攻城时所有攻城士都需要盾。

    跳荡士抱着盾往人堆里撞,持盾拿刀跟人厮杀,盾好像不能太大了。

    而搭盾阵也好,搭盾桥也好,盾越大越好。

    那么,两下取舍,盾兼顾格斗和兼顾盾墙,最合适是多大,这个问题李孟羲没有答桉。

    需要一种能降低成本,提高装备通用率,并且降低后勤压力的通用盾型。

    就跟轻重机枪一样,加个通用型号。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晋末长剑 全世界的醋都被你吃了 北齐怪谈 诸事皆宜百无禁忌 小老板 沉溺 万历明君 折尽春风 斗罗大陆续史莱克七怪成神之路 世子妃 风声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 三国之开局诛杀大耳贼 谍影:命令与征服 秘密部队之龙焱 红楼琏二爷 重生之民国元帅 沉香雪 大清要完 斗罗之墨竹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