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第二次缝合术实验(第 1/4 页)
九月二十日往后,游骑商队效率喜人,游骑商队的采买成了义军后勤补充最重要的一项。
商队一天从方圆几十里买来的板车,抵的上木匠营半月的生产量。
军中急缺的板车,得以快速补充。
第一个满配板车的营出现了,是木匠营。
匠营百多人,配板车超过六十。这个数量, 平均两人就配了一辆板车,没法再增加了。
依照板车分配的权重,匠营满配之后,应当是往收容车队分配。
既,行军时,跟着行军队伍前后走的空马车,谁路上走不动了,可以上车歇息一段。
以当时算定,按人口中的老弱比例, 大概六百人有一辆收容马车,就足够给老弱提供落脚的地方。
义军万人,按此比例算,需收容车近二十辆。
匠营的车补充满配之后,只一天,收容车队也有了足够的车。
军中牲口有限,所有的牛骡全都是拉重车,分给收容车队的牛骡没有。
只能是依靠民夫们的自觉了,青壮们帮着拉车推车,以帮助老弱。
二十一日,二十二,二十三……
游骑商队采买的物资只见多不见少,李孟羲没想到,这么快就为物资发愁起来。
令李孟羲发愁的是小动物,买小动物的最重要的作用是, 用来研究断肠缝合术。
小动物以一天至少一头的数量快速增加,行军途中,安置这些小动物的方法, 只能是板车拉着,麻烦无比。
猪狗羊这些动物,根本不愁多,杀了就是肉。
可李孟羲想要的不是肉,不能把这些动物全杀了。
这些动物最大的作用是,作为肠缝合实验的载体,来完善手术。
肠缝合术,李孟羲只试过一次,第一次手术情况不太好,猪死了。
那次失败的实验之后,李孟羲总结了不少经验。
游骑商队买回来的有一头大小合适的猪,李孟羲本想用羊的,因为猪肚皮太厚了,划开都没办法缝。羊好一点。
可是李孟羲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肠缝合术一个重要要点是,得用麦芽糖代替伤者的食物,以尽可能的减少食物残渣自胃部蠕动到肠道,污染伤口。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