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第 2/4 页)
在车内换不是很妥当,一男一女有些不便。随士马头朝前,拉着缰绳往前指了指,“前面有一荒废的庙宇,正好也快到饷午了,是否在那稍作短歇。”
车马内的主子回答,“可以。”
小厮将车马停在了一荒废的庙宇前。莫梓涵原本走在前,突然停下了脚步,稍微避开了中间的走道,往两侧去,站在了张睿恒后头。
“怎么?”他问,抬头看见了一站立的观音像。
“落东西在马车里了,回去拿。”她转了身回马车里,脸颊上因观音水而起的红肿,记了起来,她又多穿了件外衫,遮蔽好了自己的手脚,又下来。
发现,张睿恒还在原地等着她,斑驳树影落在他身上一半。
“二爷,怎么不进去?”
“脏。”他说,指了指里头已有厚厚两三层的积灰。
“好,稍等下,我去拿蒲团。”莫梓涵又回去拿了车里的坐垫下来,以前倒不知道他有洁癖呢。
拿了坐垫后,他指了观音像的背后。那里刚好有个小侧门可以进出,不用正面而进,她点点头,铺好了每个人可以坐的地方。
“略简陋些,只能是在这褪换了。”其中一名随士说到,为他们架起了布帘,一处在他们旁侧,一处在废庙的另一侧。
随行的都自然而然将旁侧的位置默认给了自家主子,而到另一侧去换身上的衣服,一会就换身麻布料着装出来,身上还故意蹭了些灰。
吃着干粮,大家继续说着难民营的事,“原本人不多,三三而聚。可随着边疆战事推进,这些人在城管外越聚越多,甚至驻扎连营了。原先京府还能放些进去,可人越来越多扰乱了京府原先的秩序。他们虽可怜但也可恨,因积怨又困顿到了后来若碰到官家的,便敢直接推了马车,一哄而抢。前不久,一典籍官外行说了一句刁民,这群人就上去扑打了。几十个人围着官家车马,硬是把那车拆得一轱辘都不剩。那典籍官被打得只剩一口气,等官府来了人,每个人都说打了,三十几号人乌压压地加起来都比官兵多,又不能带进京府,最后连定罪都无法定。”
“所以更加无法无天了。”
“那你们这次出来是?”莫梓涵问,“是为了这批人吗?”
“还记得云香的事吗?”张睿恒提,“这件事情也许就跟这些人有关。”兄嫂林婉青一封书信到了县衙大人的舅舅那,结果人家清正廉明不买账,又往上参了一本,说是张府苛刻丫鬟无辜毙命。云香父母身穿麻衣日日到官府外编曲子咒骂张家,京府一下子就传遍了这件事。
张府两兄弟皆在朝廷内身处要职,皇帝被群臣逼退位之事烦乱,便在庭上责骂了几句,心里却还是多有包庇,限他们一个月内给出证据,到时候该怎么罚就这么罚。张大少爷回府后便与林婉青起了争执,说她愚妇,两人闹得多次说起了休妻。
而林婉青虽做事狠厉了些,但对于没有做过的事情,是不会认的。
“莫非是这些人里进了府衙偷盗被云香发现,所以?”莫梓涵猜,慢慢地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应该是。”这只是揣测,如果不是亡命之徒谁敢进官邸要别人性命。
“梓涵姑娘,若是害怕,可在这里等。”一名随士说,“要从中认出歹徒,抓拿回京府,也是一番的周折,可能......”
“不怕的。”她说,“我随你们去,或许能帮得上忙。”
毕竟呆在这,才是让她觉得更可怕的事情。
那观音像站立在莲花座上,木头像因多年无香火已经裂开了两半,一边的脸已经被腐蚀风化了,只剩半边的眼睛。
残像的眼睛看得她心里发慌,都无法往前再走进一步。
“姑娘倒是没有府们丫鬟的扭捏,应得爽快。”随士说,期间另一名则和小厮已换了衣服出来,从旁蹭了些灰,让自己显得灰头土脸的。
“倒也不是。”听到赞许,她反倒有些不好意思了。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