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童年逸事(第 1/3 页)
农村老百姓的生活是非常艰苦的。一年三百六十五日,除了五月端午节,八月中秋节,正月的春节,平时社员们是见不到一点肉星的。生产队饲养处猪圈里养的肥猪是屈指可数的,也是一年三个重要节日(春节、端午节、八月十五)里社员们饭桌上的欢乐和盼望。社员们自家猪圈里养的猪和自家母鸡下的蛋,是全家人一年收入的希望和小银行。家常过日子少不了的盐、酱、醋,孩子们过年盼望的新衣服,平时孩子们上学用的笔墨纸张,全都指望它们了。
代奶奶过惯了农村穷苦的日子,很会打算一年中的生计。她从珍惜一粒米一把柴禾做起,使全家十几口人过得还算凑合,虽说一家人平时半饥半饱地过日子,但到了青黄不接的季节从来没向人借过和讨过,这对于一个人口众多劳动力又少又没额外进项的家庭来说,能做到这一点已经是很不容易了,俗话说吃不穷化不穷打算不到就受穷,代奶奶过日子真是一把好手,她很不赞成那些有米就吃干饭,没米就低声下气向人借或讨要的人,觉得那样活着没骨气没意思没价值。代奶奶虽然上了年纪,但还是和年轻时一样干净利索,屋里屋外收拾得干干净净,让人看着舒服。每天代奶奶早早起来做早饭、打扫院子、喂猪、喂鸡、喂兔、家务活干好,就坐在炕上纺棉花,有时候纺到深夜十二点。她每年都要织上两织布机土布,全家人的衣服和被褥大多数是用粗布做成的,代奶奶的确是一位过日子的一把好手。年前,她家向国家交售了两头大肥猪,收入了一笔相当可观的钱,这不她把大年二十九这天定为长孙代英杰的成亲喜日,本来是想找天眼先生给找个黄道吉日的,又一想,人的命运应该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一对新人哪天成亲哪天就是黄道吉日,大年二十九这天成亲有许多好处,过年的时候人们的心情都是喜悦的,过年时候的饭菜是一年当中最好的,不会委屈了孙媳妇,过年的的时候喜庆气氛非常浓,过年本身就是一喜,再加上娶进新媳妇又是一喜,这喜上加喜该有多吉祥如意。
新媳妇是队里有名的聪明手巧、能干漂亮的好姑娘名叫明月。她不仅看重了代英杰的纯朴、善良、勤劳和俊美,而且不看重了代英杰有文化,代英杰是六七届的高中毕业生,在校时品学兼优,如若不是国家取消了高考制度,他该是大学校园里的一名大学生了,农村的小伙子们成亲早,代英杰年纪不大就成了新郎官。
清晨五点钟左右,娶亲人中的车把式就把生产队里的一辆最新的大马车套好与新郎官和压车的“金童”(昊明)玉女”(博涵)一起来到新媳妇家,新媳妇家已一切准备就绪,穿戴一新的新媳妇和嫁妆一起上了车。马车围着荷花镇绕了两圈后朝着新郎官的家奔驰而来,车刚到院子门口,各式鞭炮噼哩叭啦、嗵嗵嗵地炸响起来,“金童”(昊明)和“玉女”(博涵)从马车上下来,从马车上迎下新媳妇,“玉女”在前引路,新媳妇走在中间,“金童”走在最后,“玉女”把新媳妇引到新房,新媳妇端端正正地坐到了炕头的正席上。此时,院里和屋里挤满了荷花镇贺喜的人们,人群中孩子们比较多,新郎官把一大包喜糖抱在怀里,怀着甜蜜和喜悦的心情把喜糖抛向人群中,人群马上活跃起来,人们下意识地伸出手去接抛在空中的喜糖,半大小子们边挤边喊:“抢喜糖喽!抢喜糖喽!”当地乡俗有这么个说法,在新郎新娘成亲这天,谁抢的喜糖多,谁就有福气,孩子们起劲地抢着喜糖,不惜弄脏了衣服爬在地上寻找。其实乡村的孩子们因为生活条件苦,平时是很少吃到糖果的,孩子们当然愿意在新郎新娘成亲这天牺牲睡眠时间起很大的早来抢喜糖吃,这也是一种在艰苦时期的难得的乐趣。
小博涵一块糖都没有抢到,她看着连滚带爬的孩子们在地上找喜糖看傻了眼,素素和昊明也没有抢到喜糖,素素知道新房柜子边板凳上的盆子里有五颜六色的小袋装圆豆豆糖,盆子上面盖着盖帘,新房里的人很多,全部面孔都朝着新媳妇看,素素悄悄直到盆子边,掀开盖帘的一边手伸进去迅速抓了一袋象黄豆一样大的糖粒装进自己的口袋,昊明看见了素素的行动,等素素走开,也学着素素的样子从盆里拿了一袋糖。昊明的行动又被心肝发现了,本来心肝已经抢了好几块糖果了,弄得是浑身是土,当她看到昊明从盆里拿走了糖,她也来到盆子边上,拆开盖帘一看,多半盆的黄豆上面放着五、六袋五颜六色的糖粒,心肝手疾眼快地把所有糖粒装进自己的口袋,然后跑回家把糖藏起来,口袋里只剩下一袋糖粒,她又回到了素素家的人群中,小博涵看到素素、昊明、心肝把一粒粒五颜六色的糖粒放进嘴里,心里很是羡慕,她想,他们真能,竟能抢到这么多的糖,昊明看到小博涵没有糖就悄悄告诉她:“博涵,新媳妇屋里的盆子里有糖,去拿点吧。”博涵鼓足勇气来到盆前,但她怎么也不好意思伸手去拿,犹豫了一会儿,昊明来到小博涵的身边小声说:“快点,没有人看见。”小博涵这才壮着胆子左手掀盖帘右手迅速去抓糖,小博涵觉得自己的心都要快跳出来了,脑子一片空白,她抓了一把东西飞速地装进口袋,脸羞得通红,她挤出人群中,也学着素素、昊明的样子从口袋里掏出一粒糖放进嘴里,糖是放进了嘴里,却不甜,用牙去咬却咬不动,小博涵赶紧往没人的地方跑,吐出嘴里的东西一看却是一粒黄豆,她又把口袋里东西都掏出来一看全是黄豆,小博涵大吃一惊,脸羞得更红了,心更加突突地跳着,怎么会是黄豆呢?小博涵猛然想起先知先觉的神仙,莫非是神仙因她干了错事在惩罚她,一定是,小博涵非常痛恨自己刚才偷糖行为,她无声地流起了眼泪,心里在默默忏悔:“神仙爷爷,我做了错事,你来惩罚我吧,我以后再也不偷东西了。
大年初一,人们起得特别早,传说大年初一这天,也就是一年当中的头一天,谁家起得最早最先把水从井里挑回来煮饺子,谁家在这一年中的日子就最好过,所以人们都争起这个第一,代英杰很有心计,他盼望他家的日子过得好,盼望新媳妇跟他一起过好日子,代英杰三十晚上把玉如清的手表借过去了,准时在午夜十二点到达井边,时间稍过一点,代英杰就把水桶放进水井里打好了水,挑回来的第一挑水就与玉如清家一家一桶。凌晨五点钟左右,荷花镇几乎每家每户都吃上了热气腾腾味道鲜美的肉饺子。孩子们早早就把新衣服穿好,在爆竹声中,蹦蹦跳跳地走家串户地拜年去了。村里的各家各户都准备了好几斤糖果,每个孩子给长辈问过过年好后,就会得到一两块糖果,当新衣服的口袋装得鼓鼓囊囊时,满心高兴地径自跑回家去了。
“社员同志们请注意,听到广播后请到大队来,今年我们全体社员群众要过一个特殊的有意义的春节。”电线杆上的高音喇叭里重复了几遍广播。荷花镇的社员们停止了相互串门拜年,很快都来到了大队部的院落里,大队部院里的主席台上摆着几大笸箩糠面窝头,大队干部让每人拿一个糠面窝头,当笸箩底朝上时,大队民兵连长真有德站在主席台上厉声喊道:“把四类分子押上台来。”话音刚落,几个民兵把十几个低头不语的四类分子押上了主席台,十几个四类分子规规矩矩地站好并低下了认罪的头。马上就有贫下中农代表走上台来,控诉万恶旧社会的黑暗,揭露恶霸黑心地主残酷剥削贫下中农的种种丑恶罪行,真是声声血字字泪,代表们又声讨了四类分子在新时期里不甘心自己阶级的失败,他们藏有变天账,在阴暗的角落里做着夺回失去天堂的美梦,我们贫下中农同志们,一定要擦亮阶级斗争雪亮的眼睛,时刻监视阶级敌人的不轨行为,不让阶级敌人的阴谋得逞,我们贫下中农是不会去受二遍苦去受二茬罪的,一定要把阶级敌人打倒,让他们永世不得翻身,让他们遗臭万年。几个贫下中农代表做完了批判发言,又由在大队蹲点的工作组组长作了总结发言:“今天是大年初一,很有必要开这个会的,过年喜庆时节,大家不要在高兴之余麻痹大意忘记了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个纲,一抓就灵,今天的大会开得很成功,很及时,很见成效,它不仅提高了贫下中农的思想觉悟和认识,并且给思想觉悟低的少部分贫下中农敲了警钟,也同时打击了阶级敌人在新时期的嚣张气焰。所以我们要时刻牢记提高思想觉悟性,革命无不胜的方针,抓好阶级斗争这个纲,它是一抓就灵。要绷紧阶级斗争这根弦,不能麻痹大意让阶级敌人钻空子,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眼下正是春节,我们更应该提高警惕,保卫祖国。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让我们贫下中农翻身做了主人,是伟大领袖***让我们过上了幸福生活,我们终于扬眉吐气了,但是,我们不能让阶级敌人做复辟资本主义的梦,我们要把他们的梦想消灭在萌芽状态,让他们的梦成为痴心妄想。贫下中农同志们,我们必须严密监视阶级敌人的一言一行,不能有丁点的疏忽,还得有抵御阶级敌人用糖衣炮弹来进行腐蚀的思想觉悟,不要让阶级敌人蒙蔽住你的双眼。其它大队就有这样的例子,有的干部群众为贪图阶级敌人的小恩小惠,丧失了阶级觉悟性,没有站稳无产阶级立场,让阶级敌人拉下了水。真是让人痛心啊!贫下中农同志们,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很严峻,我们一定要把无产阶级革命进行到底,反是敌人反对的,我们一定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一定要反对。”
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真有德振臂高呼:“打倒阶级敌人!打倒四类分子!把他们批倒批臭永世不得翻身!”参会的社员们随之振臂高呼:“打倒阶级敌人!打倒四类分子!把他们批倒批臭永世不得翻身!”“把四类分子押下去。”真有德厉声喊道。民兵们上台把四类分子押走。
大队书记沈月琴从容地走向主席台,亲自打拍子指挥贫下中农高唱:“天上布满星,月牙儿亮晶晶,贫下中农开大会,诉苦把冤伸,万恶的旧社会,穷人的血泪恨,千头万绪、千头万绪,涌上了我的心……”
歌毕,真有德又振臂高呼:“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万岁!***万万岁!”
台下的社员也随之振臂齐呼:“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万岁!***万万岁!”
会议结束,社员们纷纷离开了大队部。玉如清也领着小博涵往家走,小博涵咬了一口拿在手中的糠面窝窝头,嚼了嚼就吐掉了,玉如清赶紧接过小博涵手中的糠面窝头,看看四周没人才放下心来。
小博涵说:“妈妈,糠面窝窝头没有饺子好。”
“小孩子家,不懂事,在旧社会,受苦的穷人有时连糠面窝头都吃不上,现在贫下中农翻身做了主人,过上了好日子,不仅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而且还要不忘过去苦,不忘伟大领袖***。答应妈妈,以后再也不许说糠面窝头不好吃了好不好。”玉如清语重心长地对小博涵说。
小博涵听不懂妈妈的话又问:“妈妈,谁是贫下中农?谁是***?”
-->>(第 1/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