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1章 华夏人能有什么重大发现?(第 1/4 页)
系统的智能在于陈诚都不需要导入自己电脑上的论文,只需要他眼睛跟着看一遍,超级计算机随即就翻译了出来。
他挑了其中十几个句子,又是翻词典又是用千度翻译,最终核实超级计算机的翻译不仅正确,而且流畅。
有了这个神器,他以后就能所有心思都用在搞科研上,再也不用为论文翻译而担心了。
翻译的事情搞定了,陈诚又在到底投哪个期刊上犯难了。
《natrue》和《sciense》是全球top2的两本期刊,顶级期刊的代表,学界的北大清华。它们的区别是natrue是大不列国的,sciense是丑国的,natrue的影响因子31.48,稍高于,sciense的40.13.
它们还有一点最大的不同就是,natrue的稿件一般是两个编辑审稿,其中一个占90%的意见,另一个占10%的意见。而编辑的权力非常大,往往能直接决定一篇文章送审、返修与接收。
sciense的稿件在收到投稿以后,首先要通过学术委员会讨论,讨论以后打分,分数高的送审。这个学术委员会里的人一般都是某一些领域的大牛,一般打分的时候会有编辑打分以及2~3名学术委员会的大牛打分。
了解到它们在审稿方式上的不同,陈诚犹豫了一会儿,决定选择sciense投稿。
sciense是学术委员会团体审稿,比natrue的两个人审稿要公开透明一些。
外国人在学术圈里搞歧视,是没放到台面上明说的事实。
出于谨慎,他不得不防着那些人一点。
不光是学术歧视,还有这个全球首次发现的安全性。
如果先被拒稿,然后国外突然出现另一个研究员发布这个矿物质运转素的发现,那他可就亏大了。
解释权和话语权都在别人手里,拿什么去反驳?
这不是狭隘,历史上关于谁第一个发现的争端并不少。
就中秋节、端午节、泡菜是谁发明的,这么显而易见的事,不还有一个不要脸的棒子国到处申诉嘛。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