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时珍药房 1(第 2/3 页)
莫海突然想到了宁城的那个法官,“不是你撞的,你干嘛要去扶?”
“老周,说说你公司的情况吧。”蔡总说到,刚刚听了周总的倒霉事,权当闲聊。
“从我有记忆开始,我家就是郎中,现在喊的是赤脚医生,所以我也是医科大学毕业的,不过医院没有待几年,挺看好连锁药房这块。然后开了一个时珍药房,做了4年现在有5家店,在山北县城有2家,然后涪市有3家。但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发现时珍药房需要快速扩张了,因为我看到到处都在修房子,别的不说,一个小区至少配一间药房,这就是一个巨大无比的市场。”
周总的神情让莫海想起了那些忽悠专家……
不过周总的话没毛病,后世一个小区3家以上的药房都活得好好的,这就说明了这个行业的利润率和刚需。
“那你的扩张计划是怎么样的?”张总问了一句,一个小区一间就是巨大的市场,也让张总心动不已。
“第一步,先在涪市站稳脚跟,占领涪市超过一半的市场后,再往涪市周边市场扩张就到了第二步;第二步就是拿下蜀省市场,然后扩张到西南、然后是西部,我估计如果我们能拿下蜀省一半的市场,起码都是700家以上店铺。一家店一年赚10万,不,赚5万都是3500万。到时候再去上市,扩大知名度,走出西南……”
这特么不是自己当年搞益海电脑仓储超市的忽悠词嘛。
不过似乎搞连锁都能套用啊,最开始这套忽悠的是老妈开超市,后来忽悠高中同学张新成家开火锅店,后来才是益海电脑,然后是飞龙装饰,最后还有百姓手机超市。
如今别人忽悠到我头上来了。
莫海一阵无语。
“你准备搞加盟模式,还是直营模式?”莫海问了一个关键的东西,加盟和直营,完全是两种管理方式,而且加盟的话管理难度更大。医药这东西涉及人命,管理还没有后世那么严格。莫海生性还是比较谨慎是偏向于直营,至少可控性强。
“看情况,前期走直营,毕竟品牌不强、供应链不强,搞加盟人家也不认;等规模大些之后,存在着抢市场的情况下,直营也好,加盟也罢,先把市场抢下来在说。”
“人才储备这块,你怎么解决。”张总又问了一个老大难问题,这是他和莫海一直没法解决的。
“这个简单,其实做直营就是培养人才最好的方式,现在医学生很多。光是我涪市的3家店其实已经储备了5家店的人才,同理当时珍药堂扩张到10家的时候,同步储备的人才就会更多。”
周总得意洋洋的说到,很明显三个投资人还是很想投资连锁药房,但对药房这块了解不多。
这就是跨行的难度,你是医学生,那么你去招募医学生就容易;而莫海和张总一直为店长发愁,就是因为觉得医学生难招,哪知道人家口中,医学生就和大白菜似的。因为他们不知道医学生不是读5年书出来就能万事大吉,医院大把的职位等着他们,而是不停的学习和考才有用才有机会。
“现在5家店一年盈利有多少?”蔡总问句,盈利多寡才是一个老板能力的体现。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