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五一了(第 1/4 页)
这边黎夏自然会抽时间去把一堆商标查询了,那边的莫老板也要和“益海投资”商量改名字的事情。
莫老板的想法很粗暴简单:直接注销公司把投资款返还给股东。
至于为什么不选择直接更改公司名字,“曾用名”是可以查询的,这个平台必须完全摆脱“益海”这块牌子,就不能留这些问题。
不然以后媒体报道时候就会不断的提起公司和“益海”有关系,属于益海的子公司什么的。流量时代只要有流量,除了掉脑袋吃牢房的内容不敢写,其它就没有不敢说的。
当然面对这位小祖宗无比强大的理由:我比你们都懂电商!
李正青和彭益也只能捏着鼻子同意了,只要能赚钱换个名字也无妨,这懒出天际的莫大爷都不嫌麻烦,大家配合就是了。
反正都是他出钱……
更何况,大家都不怎么看好电商:网上卖卖衣服鞋子大家还信,这在网上卖几千起步的电脑这些大件,大家觉得那是相当不靠谱。
要不是莫老板一手搞出来的“益海”系,换个人试试看会不会有人同意搞“益海电商”?
要知道莫老板为了搞这个益海电商,最后的妥协都是自己出资,益海这边儿出资源配合,而且还答应了要给益海融资……
毕竟益海这边,莫海只是大股东而不是绝对控股股东,所以这公司决策并不是莫海的一言堂,其它股东的情绪他需要照顾到。
电视剧和小说里面那种有点儿股份就尾巴上天的情况在现实世界中根本不存在。
莫海要在益海系里面拿到话语权除了拉拢彭益他们之外,就只能通过融资来增持股份比例。而他自己也借着“益海电商”这事创造了一个机会。
要知道融资和股东增资那可是两码事,股东增资就是在确定增资金额后,所有股东按自己的持股比例再掏一笔钱,而且这钱掏了之后股东的权益并没有变,以莫海对益海这帮人的了解,怕是比登天还难。
相反,融资就是拿别人的钱做自己的事,而且还能提高自己的身价……
而益海的融资一直不怎么顺利,主要就是公司股东多别人一看都是些社会老油子,投资人那个嫌弃口气让李正青都脸黑。
这不就只能盯上莫老板兜里的钱了,身价140多亿,指缝漏点都够益海吃饱了。
哪里都是算计。
唐,白居易有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4月19日下午。
原本有工作安排的莫老板直接就把工作往后推了。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