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573:化神们的恩怨(第 2/4 页)
但隐患和眉睫之祸,这两个祸害二选其一,端昇仙君选择了隐忍。
对于性格倔强,眼里不揉沙子的谢辞君来说,自家师尊这种装聋作哑当缩头乌龟的做法,是他无法接受的。
在谢辞君看来,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一个脓包你不把它趁着小挤出来,等它长大变成了痈疮,那就要挖掉一大块肉。
与其将来腹背受敌,还不如现在壮士断腕。哪怕昆仑因此掉下神坛,让出天下第一宗门的虚名,却可以去腐留精,走得更加长远稳健。
在这两条道路上,掌门和谢辞君发生了重大的分歧。甚至激烈的争吵过。
可谢辞君没办法说服掌门,甚至在昆仑高层里,他也没能争取到几个支持自己的人。
很多人根本不相信会有什么势力敢针对昆仑暗中下手。
在他们看来,昆仑是一个绝对不可撼动的存在。
你见过绵延十万里的山峦吗?昆仑,就是这个山峦本身。
如果有人说要轰掉一个山峰,大家会觉得有可能。但如果有人说自己要连根拔出一座绵延十万里的山脉,大家会就觉得是这个人疯掉了。
所以,在有足足四位化神仙君镇守,又有上万元婴长老守卫的昆仑,何必担心什么小小的毒蛇呢。别说是条“蛇”,就是元天巨龙来昆仑,也得给老子盘着!
这才是大部分昆仑高层长老们的想法。
“年轻人么,难免小题大做,少见多怪。”——昆仑长老团在听完谢辞君用了整整一百年搜集的各种证据和事例后,给出了这样的结论。
在没有掌门允许的情况下,也没有正确到更多同门的支持。
谢辞君为了能找出这个一直深藏在影子里的“毒蛇”,他到处挑衅探查,无论昆仑内外,只要这条毒蛇动了,他就要过去横插一手。
旁人不能理解他的行为,却只会看到谢辞君狂妄嚣张的行为。
偏偏他又占着元婴同阶无敌的名头,大家打不过他,联手都不行,就是打不过。
倘若谢辞君是个散修,像他这么胡搅蛮缠的惹事生非,早就让人联合起来进行绞杀了。偏偏,他又是昆仑掌门的嫡传弟子,还是昆仑忘舒峰的峰主,不能直接联手应对。
大家最后就剩了最后一条路——告状。
于是,就变成了后面的惯例。
谢辞君恣意放荡,到处兴风作浪、胡作非为。大家打不过又气不过,就只能拎着账单来昆仑告状。
掌门心知自己的弟子在做什么,也管不了他。就默默的不断往外掏灵石、赔不是。有时候掏钱掏到了心疼,掌门就甩锅不管,让苏子越去当这个冤大头。
最后,谢辞君就成了整个元炁大陆的“天字第一号疯狗”,谁也不想跟他沾边。
这也是最后虽然谢辞君独占了落华峰,很多人会拿出来唠叨,但却并没有人真的想要蹭过去合住的原因。
跟这种疯狗住在一起,受他连累,怕是连最后一条底裤都维系不住。
转眼又过去了一百多年,在这将近三百年的岁月里,无论那个隐藏在深处的毒蛇是多么的谨慎小心,谢辞君还是隐约的抓住了他藏匿的尾巴。
这些蛛丝马迹,都隐隐指向了一个人——极堃殿的星御仙君。
可星御仙君在外面的形象实在太好了,如果说谢辞君是天字号第一疯狗,那星御仙君王星极就是天字号第一仙君。
他们两个就像是天平的两端,一个有多么疯癫张狂,另一个就有多么冷静自制。
无缘无故的去问责另外一个顶级宗门,且口碑极好的化神仙君。纵然疯如谢辞君,也知道此事没可能。
谢辞君就把自己对极堃殿以及王星极的怀疑,都隐藏了起来。
他就是想要看看,王星极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晏暖曾经问过自己的问题,谢辞君也在无人的深夜里,长长的思考过。
王星极到底因为什么?
是为了那个天下第一宗门的名号吗?!
谢辞君微微摇头,不,这不可能。昆仑之所以能被尊为天下第一宗门,绝对不是因为它够庞大,其实论门派弟子人数,极堃殿早就比昆仑的人多了。
论财富,昆仑还真比不过魂寰和正一。
昆仑之所以被称为第一宗门,是因为它管的闲事太多,别人不愿意干的,没有人管的,昆仑都捡起来自己承担了。
所以才会造成一种误解,昆仑的权力好像特别大。
其实昆仑早就不胜重负,勉强维系而已。
谢辞君才不信道貌岸然的王星极愿意顶缸上位,去争这个好处不多,费心劳力的虚名。也就是他自家师父,怕丢了历代掌门守护了将近十万年的荣耀,才会格外舍不得这个名头。
既然不是为了这个第一宗门的虚名,那王星极又在图谋什么呢?
也许搞清楚了这里面真正的内因,他就能彻底扒下王星极的画皮,让元炁大陆饱受纷争的修士们,获得真正的清平。
但王星极实在太会隐藏自己,每次等谢辞君发现了一些端倪,顺藤摸瓜赶到的时候,往往太迟了。
他只能看着那些尸骸碎块,或失踪后的疑点生闷气。
直到这次四个大洲通往翼洲的传送阵都出现了问题。谢辞君立刻警觉起来,这不可能是偶然。
应该是王星极要有大动作了,具体是什么还不知道,但谢辞君已经决定要立刻去亲自查探一番。
这一次,他不想再坐困愁城,等到事情到了无法挽回的时候,才望洋兴叹。
好巧不巧,显世仙君的炫耀和挑衅,正好撞到了谢辞君的面前。
于是他就立刻顺着显世仙君的态度,进行了强硬的回击。果然,在显世仙君的“配合”下,谢疯狗再次成为众矢之的。
谢辞君不肯道歉低头,显世仙君为了面子也没办法服软。双方这样僵持下来,倒给了谢辞君可以从未来掌门继承人的俗务中脱身而出的机会。
他表面上是被“惩罚”的驱逐出瑶台峰的核心场合。
实际上则是趁机闯过了封锁的大阵,亲自去探查这次四境不通的真相。
因为以谢辞君对王星极的了解,对方敢弄出这么大的动静,说明他已经快要做最后的一搏了。
事态,已经危急到了一定程度。
偏偏整个昆仑的核心层,大概也有只有一个半人,愿意相信并支持他。其中一个人,就是参商仙君楚藏言。
虽然楚藏言最初也觉得,谢辞君对名声如此之好的极堃殿大宫主这么怀疑甚至定罪,有点不可思议。
但随着太多的巧合不断发生,其中都有极堃殿的影子出现在里面后。
参商仙君的想法,开始改变了。
这些琐碎的信息,不够指证任何人。但楚藏言却渐渐相信了谢辞君的判断——王星极是个伪君子,整个极堃殿沆瀣一气,明里光鲜,暗中藏污纳垢。而且他一定有不可告人的阴谋。
昆仑上另外愿意相信谢辞君的半个人,则是忘舒峰的峰主,介立仙君孔叙刚。
之所以是半个,是因为孔叙刚身为忘舒峰的峰主,执掌天下仙宗律法,认罪判罚都要讲究实证。
孔叙刚也在听完了谢辞君这么多年查找的所有线索后,认为极堃殿的王星极绝非表现出来的正直清朗。
但在没有确凿证据之前,介立仙君必须要保持谨慎怀疑的态度,不肯轻易定罪对方。所以算是半个支持者。
当谢辞君把自己想要去翼洲一探究竟的计划说出来后,楚藏言最初是不赞成的,那王星极就在这两日,会来到昆仑。
只要他们有了提防准备,到时候还怕王星极能在昆仑的地头上,翻出天去吗。
可谢辞君不这么想,这王星极能筹谋了这么久,简直是伏线千里的在暗中谋划。他要做的事情,肯定不是现在大家能想到的。
不搞清楚他真正的意图,昆仑太被动了。
谢辞君就问楚藏言,“如果现在真的倒了要翻脸动手,生死一决的地步,你觉得昆仑一定有胜算么?”
对这个问题,楚藏言最初毫不犹豫的回答,“当然,怎么可能会输。”
谢辞君又问,“你必胜的信心在哪里?”
楚藏言想也不想,“他王星极区区一个人而已,难道我们还怕了他不成么。”楚藏言的意思,是在化神仙君的层次上,进行了实力的考量。
昆仑有四个,如果算上谢辞君,就有五个化神仙君,这力量几乎占据了一半的顶级修士的战力。
楚藏言仙君说这句话,是有底气的。
但谢辞君不这么想,他问,“我师父的战力你也要算进来么?”
谢辞君指的就是昆仑现任掌门端昇仙君,他已经到了天人五衰,兵解前期了。到了这个时候的化神仙君,是没办法彻底调用法则之力的。
因为会随时引来天道的结算。
曾经有化神修士的笔记里记录过,因为修士一生都在逆天而行,吸纳灵气和天道法则来助力自己的修为。
这就属于窃天之道,以谋私欲。
尤其是化神修士,更是要对法则之力的抽取。那么当这些高阶修士兵解之前,天道会本着均衡阴阳,平息因果的法则,对他们进行惩罚。
如果化神修士平静内敛的度过最后的时光,也许还不会引来天道的注意,最后的兵解会福泽万里。身躯的灵气直接还给道统本源,法则之力则归于天道本身。
但如果在天人五衰的时候,化神修士还居然引动法则之力,引起天道的注意。那么它就会以天罚的形式,让修士把曾经偷窃的东西,都还回来。
那将会是比天雷还要可怕的天罚,从天降雷火开始,会出现各种可怕的异像,如地动山摇、地脉改变,炎火喷发等等。
直到这个修士魂飞魄散,了解因果,这场浩劫才可以结束。
据古书记载,最长的一次天罚,足足持续了30余年,而那化神修士被天罚的地方,形成了一个面积将近千里的毒沼之地,寸草不生,万物莫近。
故而,端昇仙君其实已经不能算是昆仑的战力之一了。
楚藏言爽快的说,“那我们也有三个人。”
于是,谢辞君伸出了一根手指,“显世仙君会站在哪边?”
显世仙君赵知天这个人虚荣浮夸,向来是跟着王星极后面当头号舔狗的。如果在劣势的情况下,他不一定会出头。但如果实力相当之后,显世仙君跟在旁边打太平拳的概率极高。
楚藏言不得不点点头,“算他一个。”
谢辞君就伸出了第二根手指,“鸾钧老狗任行易。”
楚藏言就鼓起嘴良久没有说话。
这次谢辞君说的是正一道门两大仙君之一,鸾钧仙君任行易。而他跟昆仑的梁子,还是因为楚藏言造成的。
楚藏言在元婴大圆满之后,开始寻找自己的法则之力道统。他是剑符双修,在晋升之路上额外的不容易。
所以当时楚藏言就想在符箓上找到自己的道统法则,借以突破化神之境。这也是很多兼修两门的人会选择的道路。
那天下符箓之宗就是正一道门了。
楚藏言就去正一道门寻求机缘。
这种行为毫无出奇之处,为了晋升突破,几大仙门本来就有互通有无的习惯。楚藏言去了正一道门之后,也按照约定俗成的规则,去翻阅正一道门的典籍。
除了宗门最核心典籍不会对外开放之外,正一道门面向楚藏言开放了所有查阅的权限。
在这个过程中,楚藏言对符箓的理解,本源还有认知,得到了疯狂的提升。
但他依旧没有找到任何可以领悟法则的方向。
不过这也是正常的,如果法则之力这么容易就能找到的话,整个元炁大陆也不会只有区区是个化神仙君了。
楚藏言又在正一道门的书楼里沉浸了良久,都毫无突破方向。
终于有一天,他打算出去走走,让自己开始烦躁的心重新平静下来。
这一出去,就引来了一段大恩怨出来。
……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