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九十二章 倭国到了(第 3/3 页)
比方说船帆吧,他就在想,是不是要考虑换上西式软帆。或者说如何提高硬帆面积。还有,如何造出更大的海船,现在的唐船已经会使用卡笋结构和铁钉。而阿拉伯人始终都无法解决这问题,只能用椰棕绳索缝合捆扎船体。
这技术不能不说很进步,只是李忱想做的更好。而这些都不是辛勤能想到的。
其实,认真来说,单凭他大概也想不到吧。不过他已经把孩子们都派出去个各地方,希望这些孩子,经过他教育得孩子,能够以强当代人得眼光,来帮他解决问题。至少,让改良得火种传递下去。他就不信了,硬帆真的比软帆差,硬帆就是无法做大。
中国人只是近代以来,命运多桀,中式硬帆也是其中不幸得一员。如果长期展,未必不能解决问题。
‘东家,是不是该返航了。’,突然间,辛船这样问道,‘要返航了吗?测试得怎么样了?’,李忱抬眼望天,这时间不知不觉间到了正午,出来也满一天了。
‘试航没问题了。’,辛勤点头,‘知道我们到哪里了吗?’‘这个…。’,这问题真把辛勤问倒了,这路线已经不是他常走得路线了,‘算了,我去问问吧。’,李忱摇头,拜托了,这样要怎么跟人家西洋人竞争阿。
真正要进入大航海时代,长时间得跨洋不着6,绝对是常态。像这样不过出航一天,就连自己在哪都搞不清楚,是要怎样跨洋。
李忱找到了正在努力量测得一心和黄天生,经过两人测定,如果李忱提供得地图无误的话,他们只需要维持方向,再走一天,就可以到达倭国了。
‘食、水,还剩多少?够支撑几天。’‘三、四天。’,辛勤想了下继续说,‘如果沿路钓鱼,五六天都可以。’
‘好吧,那我们不回去了。’,李忱一击掌,‘维持方向,再走一天。’‘目标?’‘倭国。’
‘不行。’,辛勤反对,‘怎么?’李忱愕然,‘往倭国不是这样走得。’,辛勤激烈反对。
日,不是这样走要怎样走,李忱不高兴了,不过旋即又冷静下来,说明道‘好吧,不去倭国。就这个方像走一天怎么样。’
‘维持航线,走一天,然后就折返西向,如何。’,辛勤勉为其难得答应了。看到辛勤同意了,李忱松了口气,他非常理解辛勤得反对,已经作好了如果辛勤反对,就返航得打算,目前看来是不用了。
‘6地,6地,看到6地了。’,经过一天得航行,在第二天,刚吃过早饭,还不到午饭得这个时间,了望手喊出,看到6地了。
顿时,船上欢声雷动,李忱也松了口气,日本到了,想到唐倭贸易得利润,李忱笑着更加开心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