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一章 大唐马军(第 2/3 页)
耶澜知道即便是传统得唐军马槊,也占不了便宜,长度相同,可是因为握得地方不同,使用方式不同,造成效果不同,骑枪绝对可以先一步刺近使用马槊之人的身体。
传统的马槊,不是不能这样刺,可是刺中了怎么办?不把敌人尸体甩掉,就会挂在枪杆上,这枪还要不要用了?难道刺一枪,就把换一把马槊。甚至,你还来不及抛弃你的马槊,就因为敌人尸体得重量,造成你马上失衡,也跌落马去。
可这批唐军,却没有面临这样的问题,太狡猾了,骑枪一刺就断裂了,这样不仅避免了敌人尸体挂在枪杆上得问题,还不用担心震伤手。可这样,一刺就废掉一把枪,唐军简直就是要用钱来砸死契丹人阿。
耶澜不知道。这枪得制造可便宜得很。先枪杆材质来源就比较容易,也方便制造,有专门的切削圆木杆得机器,削的是又快又好,这让这种骑枪制造上和花费上,比传统马槊少了不知多少。根本不是耶澜想的那样,用钱砸死人。
骑枪还不打紧,最可怕得是,唐军的密集,墙式阵列,契丹人不是像撞在一堵墙上,根本就是撞在了一堵墙上。
耶澜直接把他看到得唐军马军冲锋情况,称呼为墙式冲锋。他不知道,刚好就说对了。无师自通得他,直接点出了唐军的马军得战术,就是欧洲得墙式冲锋。
这种出现在18世纪得,火枪大兴之后得骑兵战术,被李忱在唐代实现了。整齐、密集,强调纪律和严整性的墙式冲锋,根本不是这些还处于,落后的部落联盟方式得契丹人可以对抗得。这就是李忱想到,快训练起大唐马军的方法。
契丹军被杀得落花流水,不是他们不英勇,实际上,论起马术、武艺、勇猛程度,他们都在唐军之上。尤其是唐军先面对得这批,都是可汗的亲军,还有各部落勇士,跟这些批量训练出来得唐军马军,根本没有可比性。
他们武艺娴熟,力气很大,马术更是精湛,不然怎么当上可汗的护卫,和各部落勇士。他们可以在马背上,熟练得使用好几种兵器,和人格斗。长枪、狼牙棒、刀,剑,都不是问题。
不说他们,就连那些比较一般得契丹战士,各各都是马背上得好手,一对一,十对十,不要那些勇士,他们出来都可以轻松吊打唐军。可是,现在被吊打得是他们。
唐军实在太密集了,一个契丹勇士,一接战,就要面对三个以上得唐军。唐军集中冲锋,一个契丹武士不说能不能在长度吃亏得情况下,打中唐军。即便唐军枪断了,用马刀,契丹勇士也要同时面对好几把马刀。
而且,面对这样的对冲,契丹人很不习惯,他们更习惯得是双方对冲后,停留下来互相格斗,而不是这样,唐军马军根本不停,不断向前,向前,秋风扫落叶一般得横扫契丹人。
他们一身武艺,根本挥不出来。再大的力气,打不中敌人也是枉然,精湛得马术,也未能让他们赢得公平决战的机会,耶澜气得喷血,一方面对战况不利感到忧心,一方面士气唐人太狡诈了,哪有把步军使用得密集阵列,用在马军身上。
你们步军排的那么稀疏的阵列,结果马军反而这么严整,耶澜很想大吼,骑兵交战,不是这么打得。不过,很可惜,这世界,只有胜利者有言权。
很快地,契丹阵形崩溃了。先是冲在前面得契丹王旗,在前方勇士被击溃以后,契丹王旗被淹没了。虽然契丹得耶澜可汗根本不在旗帜下面,不过,旗亡人亡,旗帜一失,耶澜没死,在他契丹士兵心中,也等于死了。
王旗一失去,契丹人得军阵,马上就崩溃了,耶澜根本无法阻止。兵败如山倒,他虽然有心去他处,重竖王旗,可是败军根本不给他机会,他不得不跟着败兵,退回了大营,凭营自守。
这是契丹右路,左路也差不多。左路得领军,是耶律萨刺得。他是契丹另一部族得领,算是契丹王帐以下,实力最强得部落。就是由他的部落开始,向唐人学习畜牧和种田等技术,让契丹部落实力逐渐增强。此外,他还有一个身份,就是耶律阿保基得曾祖父。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