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四章 军议(第 2/3 页)
此外,运输商人,他们把盐运来,运走腌渍好得鱼,运到其他地方销售。商人不会空手回来,他们从那边把当地特产运输回来。一来一往,商税就增加了。
除了大工厂,连带得,一些地方产业也因此兴盛起来,比方说制作罐头,需要陶罐,地方陶罐厂建立了。商人运来盐、香料,带走罐头。这还是基本得,还有稍带买走一些当地土特产。或者反过来,冲着当地土特产,运各种罐头去销售的。
还不只如此,百姓收入增加,以及新兴产业吸引了很大的劳动力,人口聚集。连带着各种需求也旺盛,更刺激了商业展。粮食、布疋,各种消费品,都增加了,又更进一步刺激各种商贸达,生产增加。一切都往好的方向进。
这些变化,让人摸不着头脑,除了李忱心里约略明白,其他几个宰相都搞不清楚。觉得莫名其妙,为什么商税这样改,收入增加,百姓也好过,抱怨得没多少。
反而各地官府反应上来,都说治下一片大好,会越来越好。目前还只是一些先行者,已经有越来越多人跟进了。
估计,还没有到达饱和阶段,未来会有更多人加入。这也是李忱急于开始探索美洲得原因,要趁着这股东风,把大唐商业展提升到一个高度。
不过,李忱也有些担心。先担心商人势利大增,会影响安定。不要说不可能。汉萨同盟知道吧,怎么建立得。不是有那个商人,或是一群商人有亦是去建立。
而是因为鱼…跟大唐情况有些相同,因为捕鲱鱼。欧美国家人,惯吃海鱼,其中近海得鲱鱼因为产量大,是主要食品。汉萨同盟起源于一个很粗糙得名字,‘在哥特兰岛观光德国人同乡会。’,简单易懂是不是。
他们当然不是去观光,是去买鲱鱼的。当时此地有大量的鲱鱼群。有多少呢,多到可以用手抓,多到连船都动不了的程度。
鲱鱼群带起了产业链,需要大量的盐去腌渍,还需要大量的木桶去装,腌好要去卖,跟大唐商人一样,他们不空手。使得当地聚集了相当多地方的商品,又被运去别的地方贩卖。这是汉萨同盟的起源。
李忱不由得担心,大唐商人会不会也这样。固然对当时欧洲国家、社会,汉萨同盟很有帮助,可是对如今大唐来说,这不见得是好事。
李忱开始搜寻一些社会学家。怎样较社会学家?李忱是把这些人定义成,观察社会现象的科学家,或者叫他们大唐社会医生。希望透过他们的眼睛,观察大唐社会百态,为大唐展把脉。
他不知道这些担心会不会成为现实,也许只是他多想了。又或者生他不知道的变化。他是皇帝,不可能时刻关注这些事情,像黑潮的现,他就不知道。
所以需要一些,专门研究、观察的人,去帮他关注大唐展。在有可能出现问题前,提出警告。这是很严肃,很重要的事情。虽然很多砖家叫兽都只会危言耸听。只是,万一哪天成真了,却没有一个人出警告,那才是大问题。
问题是,李忱也对这些不太了解,不知道要去哪里找人。止能暂且搁下不提。我们先不看这些遥远的事,说到幽州战场。
士兵们在享乐,享受嗯,说是断头饭吧。很快就要开战了,战前给所有人好好享受一下,虽然酒不能放开来喝,但是还有分上一点点,肉也不够,不过配上一些其他的东西,也是一种难的得享受了,在大唐,以前老百姓家中,一年到头难见荤腥,他们何尝例外。不是每只军队都像神策军一样的。
将官吃过以后,位阶足够的将领,被石雄招去开会。本来他们以为,今天就是要颁下进攻方略。对于神策军,一群毛孩子,虽然被他们的军容所摄,不过对于打仗,他们还不太放在眼里,总觉得他们太年轻。
吐番的战绩,是因为吐番人太不经打,或者侥幸。总之,神策军虽然看起来威风,可还不被这些人放在眼里。唯独石雄,他们是服气的,打老仗的将军了,有战绩、有威望、有官阶、有资历,还能服众。这也是李忱让他挂帅的原因,不然他还真不知要指定谁当前线统帅。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