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1——404 上杉溃败(第 2/4 页)
另外,和上杉军几乎没有带多少骑兵相比,他们的奥州铁骑,来了很多。
步兵打骑兵,前者很难占到什么便宜,伊达军的骑兵们就如同一把尖刀,轻松的撕开了上杉军足轻的防线。纷乱的战斗之中,众骑士都只能看到眼前的一小块,但是所有人都没有被分散队形。依然保持着一个三角锋锐箭头阵形,向着上杉军阵形的纵深不断突去。
上杉军在这种冲击下,被杀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
直江兼续看到这种现况,眼中几乎喷出火来,恨不得马上上岸,去和伊达军拼个你死我活,但身为监军的使命却又不断的警告着他————作为军队的指挥官,绝对不能如此鲁莽冲动。
与他相比,反而是身为大将兼军师的明智小五郎比较冷静一些。
自己之所以没有携带骑兵,并不是因为竹筏行进的速度要比骑马更快,而是因为他考察到,从春日山城到枥尾城,一路上除了一条河流之外,几乎都是山地和森林,在这种情况下,骑兵原有的机动性,将会大大降低。
不过话说回来!既然己方是这样,那么伊达政宗那边肯定也是这样啊,即便伊达政宗发现了上杉军的行动,并做出了伏击的打算,骑兵也不可能马上就出现在这里。
那么他的骑兵是怎么出现在这里呢?
明智小五郎想了半天,也没有弄清楚这其中的缘由,这时候,一个不可思议的想法在他的脑中发现了浮现————难道说,伊达政宗他也意识到了津川的重要性,只是比我更早的做出了部署,所以这些骑兵,也是经过了好长时间,才来到这里的!
两个立场完全不一样的人,心意会相通,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也不排除这种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否则,眼前的事情该怎么解释呢?
【直江大人,你在这里指挥全局,我要出阵了!】
直江兼续吓了一大跳,急忙拉住即将跳下竹筏的明智小五郎。
【明智先生,你可不要冲动啊!站在全军就指望着你来指挥,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可就。。。。。。】
直江兼续最大的顾虑,除了明智小五郎之外,还有就是,他对自己到底能不能驾驭的料一支超过万人的大军感到不自信————尽管历史上的他,被称为文武双全的【天下第一陪臣】,但实际上,早年间,他干的更多的活,都是文政,到中年之后,才开始研究兵法,最终小有自心得的。
也就是说,此时的他,还并不具备指挥千军万马的才能。
【没有关系的,直江大人,你只要在这里安静的坐着就可以了,发布一些实事求是的命令就可以了。。。。。。现在敌人的势头非常凶猛,我必须要到一线去,稳定大家的士气。。。。。。有点自信吧,兵法谋略,不是在道场里面听师范们讲解出来的,而是以及在实际应用中揣摩出来的,我走了!】
一线的形势凶险万分,连从不曾和伊达军有过接触的明智小五郎,也感觉到了对面这些人的难缠,但是他也知道,如果就这样调头就退,到时伊达军肯定是扑上来,一不小心后退就会变成溃败。
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毕竟如果让上杉军的足轻贴上去了,失去了速度与冲击力的伊达骑兵,比马下的足轻并不能强大多少,甚至,他们都会成为上杉军足轻手中的长枪的亡魂。。
好!就这么办!明智小五郎下令,先对战前伊达骑兵,要不惧生死的与他们靠近!
你们可能要问,这样一来,上杉军足轻的伤亡率不是更高了吗?
事实上并非如此,要注意这里的地形,虽然旷阔,但与大面积的平原相比,还是狭窄了许多,而伊达军骑兵,已经冲锋过了一次,也就是说,他们已经丧失了骑兵的机动性,陷入了阵前死斗的境地之中。
更要命的是,因着这里地形狭隘的缘故,伊达军和上杉军,很轻易地就搅和在了一起,再加上两家的靠旗上的图案又那么相似,杀红了眼,甚至有些不清晰的人,还真没办法在第一时间分辨出谁是敌人谁是战友。
所以那些拿着马上枪和马刀的伊达骑兵,也已经头晕眼花了。
这就叫做【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伊达政宗自以为他把事情安排得很圆满,但实际上,把骑兵放在这里就是一个错误,在陷入了乱斗之后,骑兵因为【人高马大】的缘故,比一般的足轻,更容易成为被敌人攻击的目标。
而明智小五郎率领的织田军,是织田信长的亲兵,很多人甚至连二十多年的桶狭间之战都参加过,虽然战斗力因为年纪的关系而下滑了不少,但作战经验相当丰富,知道如何应付这种【乱斗】。
就如同明智小五郎他想的一样,在贴近了身体之后,倒了大霉的伊达骑兵,根本挡不住织田军手中的长枪和武士刀精锐的一击。
就如同那利箭穿过木板一样,虽然伊达军第一道防线摆的很宽。但是上杉军却轻轻的用长枪在上面洞穿了一个大洞。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轻松的就击破了伊达军的防线,呼啸而过。
【跟随明智先生!】
【反击伊达军!】
织田军的奋勇表现,收到了极大地成效,他们势如破竹的穿透了伊达军的第一道防线。这给了一边士气低下的上杉军莫大的鼓励。
【摄政,这明智小五郎来势汹汹,气贯长虹,他们已经攻破了我军的第一阵,大家都没有和织田军交手的经验,这样下去恐怕抵挡不住了,要不要我带一队人马前去支援第二阵?】
山岭之上,伊达家的军师,远藤基信如此问观战的伊达辉宗。
人到中年,刚刚蓄起仁丹胡子的伊达辉宗还不算老,他很有风度地笑了笑:
【大可不必,那明智小五郎确实是个悍将,在这种不利局面中也能逆流而上,让人钦佩,但是呢,我们家的武士们,不会输给他的,而且,你注意到了没有?明智小五郎所用的招数其实一点都不高明,不过,却很适合他们那一方的处境。】
【嗯?这话怎么说?】
两个人之间的对话,仿佛伊达辉宗才是军师一般。
【你仔细看,明智小五郎是在用步兵所堆砌成的人墙,不断的消耗骑兵的冲击力,而且也是在不断的击杀我们的骑兵。。。。。。骑兵一旦无法自由活动,那基本上就是足轻眼中的活靶子,藤次郎(伊达政宗)当初忘记了这一点,硬要在这个地方使用骑兵,真是失策!唉!】
讲到这里,伊达辉宗有些无奈的叹了口气,他的儿子是个值得称道的将才,才华之高,不仅超过了自己,甚至就连自己的父亲和祖父,也未必能有这种水准,自己当年给他取名【政宗】,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
但也正因为是这样,伊达政宗既有令人称羡的本领和潜力,却也【顺带】了天才所具备的一个共有个性————固执!
虽然从伊达晴宗那个时代开始,伊达家就和周边的邻居没完没了的打仗,但无论是伊达晴宗还是伊达辉宗,都是慎之又慎的考虑战术和谋略,打起仗来中规中矩,从不使用什么险招。
这种方式,虽然不会有什么大的战果,但也不会吃什么亏,而且士兵的死亡率也很低,这对人心的凝聚大有裨益。
但等伊达政宗上台之后,一切就全变了,这个梦想统一日本的人,开始对四周的敌人进行没有任何差别的猛烈攻击。
的确,比起父祖投石问路的保守作风,伊达政宗丝毫不计较士兵性命,烈火燎原一般的猛烈攻击,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极短的时间之内,伊达家取得了仙北,会津,还有半个越后,威名大振。
但伴随着辉煌的战果的,还有那惊人的士兵死亡率和军费消耗程度,失去了亲人的百姓们,为此怨声载道。而家臣们虽然对本家的大开大合感到高兴,但也对这种穷兵黩武感到担心。
而且,伊达政宗的固执与不知变通,也让一大批老臣感到寒心,在前者眼里,他们都已经成了过时的老古董了,完全不再重用。
(历史上,伊达辉宗遇害之后,一大批的老臣争相为他殉死,这既体现了伊达辉宗的仁德,也是老臣们发泄对伊达政宗的不满。
如果只是一小撮人,那倒还不算什么,可是殉死的人数,最后都达到了三十几位,有好多都是手握军政大权的重臣。
伊达政宗的老师,远藤基信选择在伊达辉宗墓前自杀,到黄泉大道去继续追随伊达辉宗。而鬼庭左月斋良直,宁愿选择在小小的人取桥战死,也不愿意再和伊达政宗一起征战天下。
历史书上歌颂伊达政宗,也把这些人的离去当做是忠义,但实际上,再当时危机四伏的伊达家,他们每一个人的离去,对于伊达家而言,都是一个莫大损失。人心浮动的伊达家,跟长篠之战后的武田家很像。)
这种作风,迟早要给伊达政宗带来很不利的后果。
【这有什么办法,我们之前都已经劝过主公了,可是他根本就不听。】
【不跟骑兵直接面对面交手,而是用这种方法把骑兵给困住,让他们进退不得,能想出这个方法,啧啧,明智小五郎真不愧是织田信长看中的乘龙快婿,啧啧,这才是一位武将的优秀表现。。。。。。】
大战就在眼前,伊达辉宗却反倒在称赞敌方的将领。
【只要等到我方的冲击力一停顿,失去了冲击力的骑兵,你觉得到时以一对三,我们还有多大胜算?】
【摄政,既然那样,不如。。。。。。】
【不是我不让你出兵,而是在这个狭窄的地方,人挤人,你就算去了,能给藤次郎多大帮助呢?当然了,你如果真想下去,也不是不行,去增强我军的军阵厚度,让明智小五郎远离藤次郎所在的本阵。】
。。。。。。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