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2章 联手(第 3/4 页)
中夏文化素有海纳百川的气度,一事不知,君子之耻,取长补短固属当然之义。
奈何饥不择食,以彼时的积贫积弱,哪有灵丹妙药能斯须之间沉疴尽去,况且医者多门,杂出众手,有人医头,有人医脚,病人能不断送性命,已是底蕴素厚,侥天之幸。
聚麀门本无道术,徒汲伤根伐己之余波,效始皇之故智,变本而加厉。秦始皇烧毁古史,不过是害怕学者议论而已,二千年载记斩焉几绝,幸好秦朝暴虐而亡,故老尚有留存,又有伏生之流藏书于壁,延续文化血脉。
后世文化繁盛,代有著述,已经烧禁难尽,清高宗修纂四库全书,寓禁于修,毁书过半,可谓愈高明愈险诈了。
然而这些暴君奸魁和莽一夫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莽一夫已经不满足于烧书,而是将魔手伸到一切领域,举凡古庙、残碑、陵墓、名胜古迹一切拉杂摧毁之,所谓‘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即其人也。
秦始皇焚毁古史,禁止学者是古非今,以为秦朝是有始以来最好的时代。乾隆屡兴文字狱,学者动则得咎,只能去故纸堆寻章摘句,号为盛世。
仙民束书不观,每以为智能突过前人,枵腹空心,让人发笑。人类之智识皆从书籍和环境中来,得之环境,这是众人之所同,至于环境之好坏固然因时而异,人类的智识也不过是现实的反映,不见得有何高明之处。
其实神仙的能力远在凡夫之上,旧说神仙喜欢游迹凡间,《西游记》里下界为妖的尤其多,猪八戒、沙和尚,一为天蓬元帅,一为卷帘大将,到了凡间,只能为妖吃人,其他金角、银角、青牛兕之流,也只能占山为王。九灵元圣号称得道,不过在狮子窝里称雄做祖罢了。
道家虽称大道三千,通行的旧有九大法门,即水火五行、光、暗、时间、空间,很多修行者颇思借助时间邃道返回前古。
揆其原由,一者无非是古人较为淳朴,诚实可欺,二来仙民素以为历史日进不已,有其潮流,时人已站在历史的尖端上,可以玩弄古人于鼓掌之上。
古人说,‘有所为,有所不为’,善恶相成,祸福相倚,在善人较多的环境里,做一个恶人自然谋生较易,这并非恶人智能有何过人之处,只是他人不屑为、不愿为罢了。
人谁不愿有光明的前途,得人景仰,一为恶人,则自甘下流,终生见不得光,是以宋江孜孜以求招安,虽是素有功名之心,也是为众兄弟谋出身,故而能忠义彪炳,为人津津乐道。
相反,乱离之世,礼崩乐坏,恶人遍地,善人谋生固难,恶人争食也不容易,只有曹操、司马懿等少数奸魁能笑到最后。故而人说,‘宁为太平犬,勿为乱离人’。
其次,则今人、古人智力并无太大差别,时势容有不同,智识虽有进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代商人地位不高,奇技淫巧也不被看重,即便精擅物理、化学,也是英雄无有用武之地。
事实上,仙民既然束书不观,何能知晓古代的真实情状。无非是得益于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散播。
仙界有一道术家,专爱非议故俗,诟詈斯民,被聚麀门推为国师。时人对古代的阴暗愚昧印象多属此人之诟诬。
其实崇人抑己不过是一时风气,此人只是其中之尤而已。
…………
“这消息可靠吗?你打算怎么做?”
姬苍髯冷静下来,也觉得此事甚是棘手。碣石宫是东华国的顶级道院,里面的国士自非浪得虚名。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