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6章 妖相(第 2/4 页)
诸岈以为有机可乘,扬起铜锤飞扑而上,凶相毕露。
朝云手臂微震,将狼牙棒夺到手中,熊猛痛叫一声,掌心血肉模糊,难以置信朝云轻轻巧巧便夺去他仗以成名的兵器。
朝云挥起狼牙棒一扫,砰訇一声和铜锤撞个正着,诸岈虎口麻,铜锤脱手飞出,掉落尘埃。
“还要打吗?”
朝云将狼牙棒丢到地上,她的气力远在诸、熊二将之上,二将本是膂力强横之辈,在她面前完全没有用武之地。
“夫人,战决,不要跟他们废话。”
花鬟看朝云得胜,抬起短铳朝两人比划了一下。
二将脸色大变,身躯往地上一滚,冒出一阵烟气。霎时间形貌大变,诸岈变作一头野猪,熊猛化成一只黑熊。
二将现了原形,凶性大作,诸岈露出两枚獠牙,横冲直撞,黑熊直扑朝云,要将她撕成两片。
花鬟连忙举起短铳,二将变化妖身比人形大了一倍有余,距离又近,以花鬟的枪法自然毫无问题。砰砰两声火苗吞吐,火石击中诸岈皮开肉绽,但他皮糙肉厚生命力极强,咬紧钢牙朝花鬟撞去。
黑熊走起路来地动山摇,昂藏直立,挥起肥厚的肉掌拍向朝云面门。
妖族的肉身本来就比人类强很多,只有专门的猎户和武道高手才能和凶禽猛兽抗衡。
仙道修行其实是一个改变心性的过程,不论外貌还是心态,在潜移默化中都会出现一些改变。
封建时代的贵族教育文武兼具,周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礼乐书数属于文,射御属于武,后来周室衰微,学术流入民间,出现了游士和侠士,游士习文,侠士练武,此后一直是乱世重武,治世用文。
值得一提的是,文武分途是文明社会的必然现象。文明社会人与人之间出现纠纷,通常会摆事实讲道理,或者诉诸律法,由乡老或官府裁决。只有遭逢乱世,社会失序,才需要用武力来角力或自卫。
而在太平时节,武术除了强身健体,几乎失去了实用价值。因为一旦动武,小则伤残,大则丧命,纵然是自卫也容易出现难以收拾的局面,不论是经济损失或是刑责都不是人们乐于接受的。
世人喜欢说息事宁人,实际也是不得不然的。
由是之故,农耕民族在和游牧民族的对抗中常常居于劣势。百姓习于文弱和保守的心态固然是一个重要原因,但也不能说,文明定然不敌野蛮。在王朝强盛的时候,帝**队一样可以追亡逐北,开疆拓土。
其实即便在太平时节,武力也有其实用价值,军队、警察不必说了,社会也有一些行当是需要武艺的,像保镖、武师,侠士或好武之人就更多了。
古代还有一些为人津津乐道的儒将,儒将指的就是兼资文武,这样的人屡见不鲜,为数甚多,诸葛亮、周瑜、虞允文、王阳明,甚至关羽、岳飞也可以算上,关羽熟读春秋,岳飞也通文墨。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