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三百一十二章 科普,请跳过(第 3/4 页)

    练习时要特别注意:

    (一)、事可挺肚、弓背和仰起脖子吹奏。

    (二)、要用胸腹联合呼吸法。

    (三)、不可拚命使劲地蛮吹猛练,要注意摸索,体会巧练。

    (四)、口腔、喉头要放松,不可紧张,要使气息通畅。不能涨脖子和喉头发出声来

    (五)、注意运用正确的吹笛姿势,千万不可躺卧,东歪丁斜和翘起二郎腿。

    (六)、要集中精力,不可吹着笛子,而心却另有所思。因为这样最易不知不觉地产生许多毛病,久而久之成为恶习,改之困难。

    (七)、不可遇难而退,丧失信心。

    第二步:练习发音

    练习发音时特别注意要平心静气,不可性急,也不可埋头苦干,要开动脑子,边体会,边摸索,边吹奏。练习第三孔的发音(此音比较容易发出)。先不要顾忌音准,要争取尽快使之发出音来。第三孔的音能发出来了再去发第四孔,第一孔,第二孔这几个音。只要吹响了第一个音,后边的音就能较容易地吹出来了。

    吹响了一个音,再往下吹别的音时,可采用连线吹奏法练习,就是说音与音之间(一个音孔转向另一个音孔)不要换气,不要停顿,不要改变和重新确定口形和调整风门。在正吹奏着的这个音不断延响之时,在口形、风门、丹田控制等一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只把手指开放或按闭,这样就比较容易发出各孔的音来,而且还能很自然地、慢慢地找到和掌握每个音在高低不同变化时,随之而来的口形、风门、嘴劲,丹田控制的松、紧、缓、急、大、小、软、硬等各方面的微妙变化。

    用包吹法最难吹奏的音是最高和最低的两极音,吹奏两极音的口形、风门和丹田控制的力度相互差别比较大,所以从吹高音突然跳转到低音,或者由吹低音猛然跳转到高音,就较为困难,因此在练习发音的过程中,当依次能吹出各音后,就应进行三度、四度、五度直到八度的跳转发音练习。这样由易渐难,由浅入深,步步练下去收效一定会很快。

    第三步:平吹练习

    当第二步练习基本达到要求时,即可进行平吹练习。平吹,就是不附加任何技巧的曲调练习,这一步除了吹奏一些练习曲外,还可以选一些音域在一个八度之内的民歌小调进行练习。平吹练习的主要目的是,使风门、口风、嘴劲随着曲调的高、低、长、短、强、弱、快、慢的不断变化而自如地变化,使发音更加巩固,手指更为灵活。

    平吹是包吹法的基本功,一定要扎扎实实地练,要求发音准确,音色纯净、优美、明亮、节奏稳定和强弱的控制自如,在音符与音符、乐句与乐句之间的衔接转化时要自然连贯,不能断断续续,不能虎头蛇尾,开始很强很硬,结尾却空虚无力。每个音发出时,要防止舌头硬吐和气息的猛冲,使发出的音呆滞难听。

    第四步:吐奏练习

    平吹练习能自如地、毫无顾忌地、准确地吹奏曲调时,即可进行吐奏练习。吐奏练习要先从单吐练习开始,然后进行双吐、三吐的练习。

    包吹的吐奏方法与哨吹的吐奏基本一样。理论上讲,凡是笛子上能运用的吐奏技巧,在包吹法中也同样可以应用。不过这里要说明一点的是:包吹法的吐奏应多用“内吐”(“齐”的发音),因为吐奏在哨吹法中的使用,吐的效果结实、干净、有力、而且富有弹性,但用在包吹法中虽然也可以使用,但效果太刚硬、太死板,所以包吹法中应多用内吐。包吹法中用内吐所奏的力度效果,与哨吹法中外吐的力度效果基本平衡,若在交换吹奏时就较统一谐和。为此我们练习包吹法的吐奏时应多练内吐“齐”为好。

    练习吐奏时,也要先从第二孔第三孔音开始,然后向其它音扩展,进而再吹奏练习曲。这样由浅入深、由易渐难地练,根底才能牢固,才不致于产生毛病和引起不良后果。

    双吐和三吐及反三吐的练习,也同单吐练习一样,要以内吐为主,就是把外吐的“吐库”发音,改变为“齐肯”。由于缩短了舌头的运动线,缩小了舌头的冲击力,而使吐出来的音柔和圆润,有点似吐似连的味道,有人说内吐即“轻吐”,这是一个误解。内吐是一种吐奏的方法,它本身就可强可弱,音色可大可小。

    第五步:技巧练习

    在平吹、吐奏(单吐、双吐、三吐)练习达到一定程度时,即可进行技巧方面的练习。这里所指的技巧,也就是哨吹中常用的各种技巧(可称常规技巧)和一些特殊技巧。只要是在哨吹法中能运用的技巧,一般来说在包吹法中稍加练习就可以适应和运用。

    我们把这些常规技巧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手指技巧,如滑音、历音、剁音和各种装饰手法等,另一类是口舌技巧,如花舌、喉音、循环换气等,这两大类技巧相比,手指技巧在包吹法中较易掌握。但由于哨吹和包吹法的口形、风门、口风的不同,所以把哨吹中的口舌技巧运用到包吹法中就较为困难。

    在技巧练习时,应该相对的集中时间、集是精力,一个技巧一个技巧地练,不要随心所欲。集中精力、集中时间练习,可以使

    你很好地去熟悉去摸索,去体会其中的巧妙,增加你的耐久力,巩固你的练习成果。

    第六步:交换练习

    包吹法的发音、平吹达到要求后,在练习吐奏和技巧的过程中,同时可以进行哨吹法与包吹法的交换练习。

    这种练习的主要目的,是熟悉和习惯两种吹奏法的相互交换使用。要求正确地完成交换动作,缩短交换过程中所需要的时间,使交换之后都能准确地发音和连贯顺利地进行演奏,为以后的实际运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交换练习的方法可采取以下几种:

    (一)同曲调的交换练习,就是说一首曲调相同的旋律,可以用两种吹奏方法交换吹奏,先用包吹法吹一至二遍,再交换用哨吹法去吹奏,不断地反复练习。

    (二)连接形式的变换练习。就是说用一段音域很宽的旋律把它的高音区用哨吹法来演奏,到低音区时(包吹法可达到的音区)交换成包吹法来吹奏,不论上行或者下行的旋律都可以采用此办法,这种方法练好了,以后在实际吹奏中会有很大用场,特别在独奏中的使用效果尤佳。

    (三)快慢形式的交换练习。当一段旋律音域宽、速度极快的十六分音符连奏或吐奏时,可采用哨吹法来演奏,待乐曲达到高潮,又突然收往,变为纵情舒展的自由板或慢板时,可交换成包吹法吹奏。除以上所谈的三种交换练习外,也还可以用别的交换办法来练习,这里不再多谈了,练习中可以自己酌情选此曲调进行练习。

    包吹法可以使笛子像巴乌、喉管那样单独用于伴奏、独奏,但更多地运用应该是采取两种吹奏法交换的办法。因此,应重视两种吹法的交换练习。

    五、和音(双音)的练习和运用

    和音也可称做双音。这里我们所说的和音练习,不是双音笛、双管、双竖笛等所吹奏的双音,而是指在原来的传统笛子上一个音孔练发两个音的吹奏技巧。和音的奏法有两种:

    一、泛音和音

    这一吹奏技巧,就是要练习能在笛子的第一、二、三孔和筒音,每发出本音(567与高音1)的同时,能再发出它们的关系泛音。或者是八度音。

    这一吹奏技巧的主要功夫是在风门和口风上。它要求风门松而细小,口风集中而轻缓。它需要用吹奏本音时的两种嘴劲去吹,才能发出双音来。

    练习时要平心静气,琢磨体会,千万不可性急,猛吹,要近似吹箫时的那种文雅劲。越急于求成,越是心不定神不安,就越不易找到它的巧妙之处。

    这一吹奏技巧,从理论上是适用的,但由于它的发音音量太小,和音的双声效果比较微弱,而且也不易准确地发出,所以一般极少使用。

    特别在合奏、伴奏中,它的声音将会被其它乐器声淹没。但在独奏时,出其不意地,突然亮出几句,可能会收到奇特的效果。

    这是个新的技巧探索,还有待研究和发展,所以初学吹笛的人不要先去练习它,以免因小失大,应首先努力练好那些常用的技巧。

    二、自声伴唱

    一九五八年来秋,胡结续在笛子独奏曲《我是一个兵》中,首次运用了“喉音”技巧,使该曲的演奏收到了出乎意料的好效果。不入又在笛子独奏曲《骞马会上》运用了“喉音”技巧。虽然变两首曲子所表现出来的情绪、速度、节奏、调性、风格都大平相同,但也同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两曲其所以都先后获奖,出版、制成唱片,在全国和港澳地区流行,不能说与在该曲中成功的运用了“喉音”技巧无关。这一技巧已流传开来,为笛子吹奏中的常规技巧之一。

    三十多年来胡结续在长期运用这一吹奏技巧的过程中,不断增添新的感受。80年代初,他在原“喉音”的启示下,进而探索了另一全新的吹奏技巧-----“自声伴唱”。现把这一技巧吹奏的原理和方法,及表现力简介如下:“自声伴唱”的名字,已点明了这一吹奏技巧的实质,它就是要求在吹奏笛子的同时(在笛子的演奏进行中),吹奏者在口腔中,发(唱)出与笛子声音相同或不同的音。相同节奏或不同节奏的音。还能哼唱出与笛音成三度、四度、五度、六度、八度等各种和音与简单的复调。

    此技巧虽不算很难,但不下一番功夫也难以掌握。它难就难在吹响笛子提同时,口腔哼唱出各种声音来。倒过来讲,也就是在唱出声来的同时,要能保持自己的嘴形不变,所气息不断,使笛子的演奏正常进行。另外还难在它对吹奏者的音乐素养的要求提高了,音准的概念及呼吸的要求也严格了。特别是两种节奏,两个不同的旋律(对位)同时流动时,双方都要准确无误顺利进行,则难度就更大了。以上这些都是能否掌握好‘自声伴唱’吹奏技巧的关键所在。其次是对吹奏者的嗓音也有些要求,它虽不太要求嗓音的好坏,然而它却要求嗓音能达到一般歌唱者的音域宽度。发音准确,不走(跑)调,不发尖刺的噪音。

    练好这一技巧,须经三个阶段:

    第一阶级是练唱。这里的练唱,不是要求像歌唱演员那样,讲究共鸣、位置、口形、咬字等等;也不需要大声地唱个不停。它的练习方法是,轻轻地闭上嘴(双唇),在口腔中哼唱出各种音高和旋律。要求把音哼唱准,节奏稳定,情绪适宜,音区的转换自如贯。同时要通过练唱使音域尽量扩展,使之能达到十度以上。当然,音域不宽并不等于就不能吹奏和运用‘自声伴唱’,而是说,具备宽广的音域,就能把这一技巧吹奏和运用得更出色。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玄鉴仙族 志怪书 仙人消失之后 彼岸之主 剑啸灵霄 神话之后 阵问长生 五仙门 魔门败类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过河卒 武圣! 山河志异 叩问仙道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剑来 盖世双谐 修仙琐录
最多阅读 一念永恒 剑啸灵霄 剑来 我不想上梁山 九阴九阳 彼岸之主 中州录 武圣! 卧虎藏龙 仙父 仙逆 为龙之道 武道天途 志怪书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明夷于飞 重生八零娇娇媳 过河卒 不朽凡人 神话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