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策论和作文(第 2/4 页)
第二眼,他说:“论点很有趣……苏阮!”
“老师!”
贞楠仁道:“可以上讲台,给大家读一下,然后讲一下么?”
暖暖点头,道:“可以。”
暖暖便上讲台,将自己的策论读了一遍。这一篇策论,不过就是四百多字,只用了不足两分钟,就读完了……暖暖道:“老师,我读完了。”
“非常好……”贞楠仁点点头,就在周处的桌子上倚着,说道:“一篇合格的策论,就要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三样要素。因为策论,本身就是让大家分析、解决事情的,要不然干嘛叫策论?”
然后,又道:“苏阮同学的这一篇策论,写的很干脆、直接,条理分明。下面,我们就来问一问……”
“问一问”是要问什么?
暖暖有些忐忑,等待贞楠仁的问询。
贞楠仁的问题,也果然犀利:“苏阮,你在第一点中,说道德是对待同类的态度,那么这个同类是如何界定的?同类的范围在扩大,又是什么意思?麻烦给大家讲解一下——既然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那么一定是有自己的想法的!”
“这个同类……”
起了一个头,暖暖略是沉吟一下,回忆自己适才的思路,理顺了一下,才是讲解道:“举例来说,在很久很久之前,诸侯和诸侯之间的关系,就是同类。就像是他们之间打仗,彼此之间约定熟成的礼仪,不肯半渡而击等等……这样一种诸侯之间的斗争规则、态度,就是他们的道德!”
这样的“道德”的“同类”自然是狭小的。
而后,随着“道德”的“同类”的范围扩大,就表现在五个字上——春秋无义战!因为“同类”扩大了,对于“同类”的“道德”扩大化,就表现在对敌人的不折手段上。保全自己的“同类”是大于“敌对方”的。
以前——诸侯的手下只是诸侯的工具、所有物,是和其他的诸侯讲“道德”的一种物品,牺牲与否,都是无所谓的。
然后——诸侯的手下也成为了同类,是和诸侯对等的,所以表现出来的东西就变了。
……
暖暖的例子,有些模糊,但贞楠仁却听懂了。他一边听,一边点头,心中暗道:“小小年纪,这番眼界,却是不凡的……历史倒是差了一些,不过也才十二岁,很正常,能写出这样的策论,不容易。”
然后,他又问第二点。
第三点。
这两点都是比较容易的,暖暖侃侃而谈之。
全部讲完,贞楠仁便让暖暖回去,只是策论留在了讲台上。贞楠仁上讲台,又开始讲起来——依旧是用的暖暖的策论。这一份策论,是初一六班最棒的,甚至于可以说是初一年级最棒的一篇。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