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一营兵要18万两银子(1)(第 3/4 页)
这些时间,刘天禄刘总旗可说是春风满面,不但现在丰衣足食,不再过着以前那种饥肠辘辘地生活,而且因工作出色,时不时受到千户大人的奖励,现在他那快要倒的茅草屋已经新翻修成了一座砖瓦屋,成为五寨堡新富裕起来人群中的一个。
刘总旗也知道现在自己地好日子都是来自黄来福大人,因此对黄来福的吩咐,向来不敢怠慢。
这时刘总旗看到黄来福在黄如镇和几个家丁们的陪同下,来到了匠营,他连忙迎了上去,恭敬地向黄来福跪下磕头:“卑职恭迎大人。 ”
黄来福温言道:“起来吧。 ”
在刘天禄刘总旗的引导下,他巡视整个匠营作坊,见大家都在专注地忙碌着,没人敢说话,也没人敢交头接耳,懒惰怠工,不由满意地点了点头。
不过这里原本是打制兵器的地方,现在变成了生产农用工具的所在,让人感觉有些怪怪的。 ”
他对刘总旗吩咐道:“刘大人,有一件事,要你今天起,就开始去做。 ”
刘总旗连忙恭敬地抱了抱拳,道:“大人但有吩咐,属下无有不从。 ”
黄来福道:“从今天开始,我要你将匠营作坊分成二部,一部还是打制水车之类民用之物,就称为五寨堡民器坊,作坊地点可在堡内另觅,这一点,你可去寻杨管家,钱粮人手,他会配合你的。
一部还是五寨堡军匠坊,恢复盔甲兵器地打制。 我打算从今天开始,到明年的六月初,至少要打制刀枪等器械三千把。 ”
说到这里,黄来福想起一事:“对了,今年我们五寨堡的军器造解定额,你完成多少了?”
按大明制,天下各卫所的军器局,都需生产一些普通的盔甲和弓刀之类,每年都有自己的军器制造定额,景泰二年曾规定每卫需岁造军器一百六十副,每所四十副。
弘治二年,令各减半成造,改为八十副和二十副。
这些军器的制造定额是要上交的,五寨堡也需每年上交军器二十副,这每副军器地内容有:盔、甲、腰刀各一件。 弓一张,弦二条,箭三十支。
撒袋一副,铳箭五支,长枪一根。
这些每年各卫所地军器造解定额,对一些穷困的卫所来说,是一个沉重地负担,因为这些生产所需物料及费用,都要由军卫自办,只有正德四年后,奏准给宣府熟铁二十万斤。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