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东海大海战(第 2/4 页)
在三次齐射后,岛屿上修建的设施和港口的建筑全部都被摧毁了。
舰队继续向着下一个目标前进,至于岛屿上的幸存者就算他们幸运好了。
随后的一个半时辰内,国朝海军基本上清理掉了近海海域内的叛军海上补给停靠点。
南洛亚帝国海军自然是发现了国朝海军的这些行动,他们在国朝海域的主力舰队正在出动。
双方其他的舰队也都在交战中,国朝海军以损失一些战舰为代价,将双方主力舰队的决战有意地向着东海引。
之所以将决战场定在东海有两个缘故。一是因为在东海,属于道门的海兽更多。其余具有极强攻击性的海兽,位于东海附近的道门有抑制他们攻击国朝舰队的办法。
二则是因为东海海域的自然天气情况,洋流情况等等天时地利方面国朝都有深厚的研究,在这里决战要相对稳妥一些。
一个时辰后,国朝舰队的侦查海鹰发现了南洛亚帝国舰队的踪影,冯天立刻下达了战备准备。
侧舷炮口打开,一门门的火炮推上前,道士们为侧舷加固防御。
位于甲板上的主炮开始积蓄力量,利用法坛抽取天地元气,沟通这一方天地。
在调试好了甲板表面的防御法坛和火炮之后,所有人立即撤离了表面进入了战舰内部。冯天也回到了作为指挥部的“城楼”里。
命令在旗手和道士的传递下开始迅速抵达舰队的每一艘战舰。
国朝海军以一个“半弧形”阵型前进,这样的阵型在能够充分发挥每一艘战舰主炮优势的同时也能够很好的联通每一艘战舰的道法护盾组成联合护盾。
是的,国朝海军也是能够组成联合护盾的,只是原理和帝国海军不同罢了。
一柱香的时间过后,远处的海平线上,已经能够通过望远镜看见帝国海军战舰的身影了。在与帝国舰队交手中国朝海军已经发现了这些战舰根本不用喷吐烟雾。
这意味着敌人的战舰并不是蒸汽机驱动,当然也不可能是人力驱动的,想必是靠着其他什么办法。
更高一级的战备准备被下达,所有的战舰都收回了人力驱动设备,全部改用法坛驱动,所有的火炮开始装填符文炮弹。
火炮射击校准司的人员开始按照目前的天气状况开始计算炮击诸元并将这些信息传递到每一个火炮射击组,然后每一个火炮射击组再按照自己的位置开始进一步的诸元计算。
所有的船员开始佩戴上战斗服。这种用石棉缝制搭配上几个简易的道符的战斗服能够有效地提高船员在战斗中的存活率。
半柱香的时间过后,帝国舰队进入了国朝海军远洋巨舰的主炮火力范围,冯天果断地下令所有巨舰的副主炮开始攻击。
第一波齐射并没有击中,火炮校准司立刻根据第一次炮击的状况,更进一步地算出更加精确地射击诸元。
现在压力来到了司长身上。本来原计划是一次齐射至少能够有几发近失弹,在经过一轮计算,基本上即可以确保主炮的命中率在百分之五十以上,结果现在别说一发近失弹了连够都没有够着人家。
帝国舰队在遭受攻击后,立刻开始变化阵型,所有的战舰都立刻拉开了距离,形成了和国朝舰队同样的半弧形。
一旦让对面的帝国舰队组成半弧形的阵型后,不出十分钟,对面就能撑起联合护盾,到时候,双方就只能硬碰硬了。
按照有司部门的推演,如果在硬碰硬的情况下想要重创敌人的主力舰队,国朝至少需要付出二十五艘远洋巨舰,各种其他级别的战舰若干艘为代价才能办到。
国朝可损失不起这么多战舰,现在的国库已经是在透支未来了,如果这时候海军仔损失这么多艘价值连城的远洋巨舰,后果不堪设想。
趁着敌人的阵型还没有转换过来,冯天亲自带着一众精通算术的道士开始计算数据。现在已经不求能够用主炮给予帝国舰队巨大伤害了,现在最主要的是扰乱他们,让帝国舰队没有办法集成一个大的半弧形。
帝国舰队一边移动,一边也在回击。当然这种回击没有什么有效击伤。但是帝国舰队只是想要干扰对面敌人的行动,反正炮弹数量够多。
国朝舰队在副炮齐射结束后的五分钟开始主炮齐射。五十多枚道法炮弹在力量继续已久的火炮的助力下,有着恐怖的动能以及爆炸威力。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