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自新运动与科举(第 3/4 页)
他们都是学习的受益者,对于陛下的科举制,他们完全支持。
唯一的缺陷,参加科举的学子必须经过系统的教育,周期会比较长!
当卢植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刘辨在几案后笑的前俯后仰。
“哈哈哈,卢尚书,你这个问题,其实你自己都知道答案!”
“科举考试,并不是为了选出尚书,也不是为了选出太尉,我们选出来的只是最低阶的官员,甚至是吏员!”
“我们需要的是能干实事的人,需要他们从底层开始,根据功绩升迁,最终只有其中的凤毛麟角者才能位列朝堂!”
“而且,朕会发布政令,以后但凡能够位列朝堂的重臣,必须要具有多少年的地方资历!以后,不会再出现那种因为家族身份而能够轻易位居高位的官员了!”
刘辨的声音慷慨激昂,卢植和荀爽不住点头,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个人人如龙,事事争先的辉煌时代!
“陛下高见!此乃天佑大汉啊!”
荀爽颤巍巍的拜了下去!
此时的杨彪和袁隗两人,已经如坐针毡了。
按照陛下所说,科举制将是他们世家豪门的天敌!
就连平民子弟,只要能够读书,就能够参与科举从而做官,这时要掘断他们的根啊!
为什么他们这些世家豪门能够高高在上,不就是因为他们掌控着做官的渠道,他们家族哪怕是刚刚出身的幼子,都已经被安排好了官职。
而普通百姓,哪怕历经千难万险,也难以进入官场成为官员。
哪怕是非常优秀的平民,最多也只能做吏员,成为他们世家子弟的附庸!
功劳是世家的,罪责是平民的!
要想做官,就必须投效到他们家族门下,成为他们的自己人!
这就是世家能够延续千年的关键!
现在,陛下居然要让普通人有一条能够做官的路径,岂不是断了他们世家的路?
但是,有这么容易吗?
读书,可是一件高成本的事情!
家境好些的用丝帛,家境一般的连写字也只能写在泥地上。
别说竹木简,这玩意儿虽然看起来普通,但是实际成本比起丝帛也是不遑多让!
而且,读书读书,还得有书啊!
袁隗暗暗思索着,这项制度,看起来确实对于朝堂和整个大汉天下都是受益无穷,但是,要想达到陛下的设想,前期必然需要千倍万倍的投入!
如今大汉朝堂,府库已经空空如也,内库也已经被掏空,哪里来的巨额金钱投入?
就算此次张温和曹操会带回海量的财富,但是面对着这个堪称无底洞的投入,又能坚持多久?
呵呵,少年天子,设想倒是不错,不过却只是凭空臆想,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