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汉字、汉音(第 1/4 页)
第二天正好是大朝会,刘辨在朝会上隆重的向众人介绍了蔡邕。其实几部的部长级人物很多都是蔡邕多年的好友,比如荀爽和卢植,也有些后期的新秀,不过昨天大家都已经认识了。
唯有各部的侍郎们,基本上都是新晋提拔起来的年轻人,他们对于蔡邕固然是闻名久矣,但是确实从未蒙面。
毕竟蔡邕离开大汉中心,避难到吴地,已经很多年了!
不过,蔡邕对这些担任各部侍郎的年轻人映象都不错。这些年轻人待人真诚、有责任心、有担当、有朝气,正是可以陪着陛下一起中兴大汉的肱骨之臣!
大朝会结束,刘辨留下了荀爽、蔡邕和曾兴浩几人!
曾兴浩,字华平,是荀爽为蔡邕任命的教育部侍郎,前期蔡邕还未到洛阳就任,教育部的事情千头万绪,都是曾兴浩在主导,成绩不错!
如果在司隶,教育部直属的蒙学校舍已经有了两百多所,而且连夫子都已经有了一百四十多人,如今正在前来洛阳集合的路上,等到经过统一培训后,就可以派驻到各地的蒙学。
大汉的教育事业,也将正式起航!
当然,教育事业起航还有一个重要条件:教材!
这也是刘辨今天把这几个关键人物留下来的原因!
待众人落座,王林让内侍奉上茶水,蔡邕一下子就爱上了这种崭新的喝茶方式,按照他的说法,此种喝茶方式,深得化繁为简返璞归真之意,有远古先贤的遗风!
刘辨微笑着听着蔡邕无意间拍的马屁,只觉得心旷神怡!
只有这种无意间的话,才是真心话!
茶过三盏,刘辨微微颔首,王林回头招招手,几个小内侍手里托着一本薄薄的小册子,一一分发到几人几前。
首页上赫然是三个大字:《三字经》!
《三字经》?
蔡邕努力的回想了片刻,确定他从来没有读过这么一本书,甚至连听都未听过,如今骤然得见,心里以为多半是什么不值一提的书,于是随意的拿了起来。
“咦!”
蔡邕轻声低呼一声,书的内容不说,但是这封面的几个字倒颇为神妙。
蔡邕自诩是大汉书法最高成就者,自然也是最有资格评价书法之人,但是这种全新的书法结果,他可以肯定之前从未见过!
翻开扉页,一行行小字排列整齐,对仗工整,让人一看就觉得无比的舒服。
人之初,性本善!(全文不赘述,以免兄弟们说老杨水字数!)
唯有“窦燕山,有益方,教五子,名俱扬!”这一句,因为窦燕山是唐朝时期的人物,所以被刘辨换成了“荀季和,有益方,教八子,名俱扬!”
荀季和,正是荀爽的父亲荀淑。荀爽兄弟八人,被人称为荀氏八龙,在桓灵两朝被誉为美谈!
荀爽看着这一句话,一瞬间热泪盈眶。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