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失败的经历(第 3/4 页)
搞机界的自媒体,人家每天写几句,然后便能赚钱了(这是他们在微博中有说的),而她天天在转发些重复到几百遍的话,至于话废不废,见仁见智。对那些什么样大v、kol、掌门人之类,那是广告——性质是钱。
陈凤怡心想,这样都可以赚钱,那是多好一的件事啊。她也想做。然后她留意那些人做手机评测,发现有些人认真过头了,还有就是意无意的评测的。还有一种就是开始起步的,算良心的评测,至于后面,不知是否还有如此“实际的使用经验”就不得而知了。
另有一种就像拿到一碗饭说他是在品尝而不是因为饿了要填肚子,你吹吖,这样子的。
陈凤怡留意了一下在网上买手机的一个人,他说是做评测的,手机很多,可以低价买,在此前她一直以为所有评测的不是都有厂商送手机给他们吗?陈凤怡不喜欢二手货,手机最终没有买,再过后,突然发现他的微博全清空了,名字也变了,似乎不曾做过自媒体一样。然后再发布的内容也变了,经常晒自己菜肴,难不成是位女人?最后,陈凤怡突然苦笑了起来,惯性思维最可怕,谁说经常炒菜的人就是女人呢,可知道世上出色的厨师都是男人啊。她自己厨艺还是爸爸教的呢。
爸爸之所以教陈凤怡,不外乎认为她是女人,要持家,会在适合的年纪后结婚。事与愿违,陈凤怡恐怕在陈如海结婚后也没有结婚。
陈凤怡又留意到一个自媒体,突然写一篇文章说在物色新的人接替,她不禁奇怪了:难道这些帐号都是这样的?她没有带路人,只怕是无法进入这个圈子了吧。
再后来方发觉,要做这些需要更多的粉丝,需要做很多活动,需要弄出更多语不惊人誓不休的题目及文章。对此,陈凤怡感觉心很虚,便不敢再想这种轻松赚钱的工作了。因为,这一点也不轻松。
不过即使陈凤怡不敢去想着自媒体去轻松赚钱,但她还是去尝试了。因为所有工作都有相应的套路。她认为理清这个套路即可以去上手,去尝试。
她先在熟悉的工作开始写起的,比如表格制作,熟悉的人自然会做,但不熟悉的人自然还是会有的。这个表格大多数时候是有现成的,可以直接拿来用,但初学者肯定不懂。她便为这初学者做教程。因为除了假期,天天在用,也经常有同事问很奇怪的问题。有时候她发现那不是问题的问题,结果因为每个人接触的时间不一样,思维也不一样。正是这个原因,她选择了写文档相关应用的点点滴滴。然而她没有电脑,只有手机,这个不好操作。
于是,陈凤怡刚写了一篇,便进行不下去了。没有电脑,她无法做下去了。
接着又开始尝试看热点新闻,无论前面写得好与不好,也算是真正去尝试做了。然而她用心写了几篇后,看的人数不超过十个。后来又看那些人说现在的网民看文章,首先是题目。没有吸引的标题,成功的机率等于零。
而这些就“题”论“题”竟然也可以成功。这是陈凤怡以前没想过的。就像湘雨倩根本没有想着吸引柳明,便柳明照样发现了她一样,她觉得很奇怪,也觉得不可思议。
于是,她看了一下,那些文章首先从标题开始,然后才是内容。对于内容,毕竟这世上称得上文豪的并不多。
纵观很多的题目,她发现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题目很长,基本上一句完整的话。这太有“意思”了,题目变成了句子。什么“史上之……”、“……不看你后悔下半生”等等。如果有空,可以把爆文的题目都记下来,然后了解一下结构,也许这会有起色。但她偏偏不想跟随这种风气。
因为她很奇怪,即使大家都说现在的人都很浮躁,但竟看得下超过10个字以上的标题,然后还点击进去阅览。这是真浮躁还是假浮躁?
这世界是变了,陈凤怡想。当你无力改变世界的时候,只能改变自己。甚至你连改变世界这个幻想都不敢幻想的时候更应该改变自己。
改变是不容易的。一个月时间不够,二个月,三个月……可以亚q地对自己说有时追求并不是因为希望的结果,而是追求的过程。
你要享受过程,因为“平淡才是真”啊。老实说,陈凤怡对这句话有点反感。哪个不真呢?即使人们写了差不多五十字的标题,但它给出了“反应”。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