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孤独(第 2/4 页)
其中有一首《远方》中三毛有一段独白:“常常,我跟自己说,到底远方是什么东西?然后我听见自己回答。说远方是你这一生,现在最渴望的东西。就是自由。很远很远的,一种像空气一样的自由。在那个时候开始,我发觉,我一点一点脱去了束缚我生命的,一切不需要的东西!在那个时候,海角、天涯,只要我心里想到,我就可以去!我的自由,终于,在这个时候来到了。”
陈凤怡在未出来打工的时候,无数次幻想着三毛流浪是怎么样的情况。而她如果去流浪又会是什么情况。她能不能做到在流浪的时候可以凭借着什么手艺维持温饱。当问题具体到生活,所有的幻想都变得遥远而且空虚。
她倒是自由的,自由到身无分文,随时可以走到街头上感受一下流浪生涯。
自由,不过是孤独的另一种意义。她突然这样想,然后把电脑关上。她不发朋友圈了,发了,只不过是显得自己的寂寞。她根本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分享。她所有的在朋友圈发的文字与图片,只是说明了她的自由和孤独。没有人诉说,只好借助于网络这个工具,向任何的人诉说。但又有多少人会去看呢?又有多少人会感受她的感受呢?
纳兰性德有一首《木兰词》,首句很出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通常人们都当是爱情诗来看,却没看清楚完整的题目《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所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大概是用男女间的爱情不渝之喻,知己也应该始终如一,生死不渝。
陈凤怡不知道有没有这样的朋友。
有一次陈凤怡在感叹一件事的时候,有人说她本来好好的生活,但她说得却比别人都惨一样。她无法告诉别人因为内心的空虚,阳光的东西在她也被这空虚的“黑洞”给吞没了。她的侧重点和别人不一样。
叔本华认为无论一个人是乐天派还是悲观派,都不能摆脱根本上的痛苦,乐天派只是对现实的躲避,是自我欺骗所造成的假象。
水果拿出来了,有人注意水果很好吃食,有人注意削水果皮的人不小心伤了手。
有人躺在床上觉得很安逸,有人则想安逸会永久吗?
饭菜是香的,但也会排泄出来,而排泄物是臭的。
有那么一段时间她就侧重地注意到这些负面,整个人不知怎么回事开始厌倦。她幻想去了巴黎之后一切都会不同,因为这对她而言是一个很大胆的事情。
其实去任何的地方对于陈凤怡都会有些改变。因为此时,她身边的朋友,陆续离开广州。广州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是她们追随着丈夫而去。听说友谊天长地久,但事实上没有什么是永久的。
陈凤怡并不是在广州读的中专,但为了发展,她先在深圳的工厂打工,然后转至东莞,又从深圳到了广州。这个过程可谓是一把辛酸一把泪。这过中经历她无从向别人说,即使陈冰冰也只是了解到大概。因为她并不能只向别人说这些,难得一聚只有开心,而不是伤感。
陈冰冰有二个弟弟,她也和陈凤怡一样,读了中专,依然是家庭的原因,依然是该死的重男轻女的原因。她们同病相怜,感情很深,深到陈冰冰可以向陈凤怡倾诉相思之苦,而了陈凤怡也同样向她说起赵文敬。她们相互扶持,相互牵挂,中专之前,她们便形影不离,中专之后,在不同的城市就读。分开并没有减少友情,相反友情更深了。每个孤独的夜晚,是她们一晚的电话费便是普通一个月的费用。
所以,可是陈冰冰离开后,陈凤怡多少有点孤独。她们好不容易走到一起工作,没多久便要分开。陈冰冰有了家庭的烦恼,而陈凤怡却只有孤身只影地工作的烦恼。她羡慕她成家立室,她羡慕她依然自由自我,高唱她的歌。
然后,陈凤怡知道自己没有什么歌可以唱。
陈如海还没有回来,陈凤怡倚着电脑椅闭上双眼。她本不该感觉到孤独了,大哥来了,未来大嫂也来了,新朋友也来了,她还能有什么不满足的吗?不要太贪心。贪心不足蛇吞象。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