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既已为反目(第 3/4 页)
北疆多以马匹、牛羊等物为税;东北部山地较多不宜种粮放牧,但是矿产丰富,故而多以矿石、粗制金属锭甚至铁器兵器为税;西南及中部地区土壤肥沃、地势平坦,适宜种粮,则以粮食为税;而东南地区一直到国都同英府因为有一条通河贯穿,故而商业相对较为发达,所以铜钱与粮食都可作为缴税。
为避免地方所收税收在运至国都以及国都在拨款至地方上的损耗,周国采用国税与地税的双税制度。
地方上将各种粮食、马匹、牛羊、矿产等物作为税资收上来之后,再往中央朝廷以铜钱缴纳一定比例,中间的差额则会造册登记然后存放在各地方主政衙门。
决定这些物资调用需要由地方奏请中央朝廷,批准之后再进行使用或者贩卖,但是因为四位皇子开府设衙,所以在地方官府与中央朝廷之间还会有一个决策环节,那就是四个亲王府。
国都周边聚集了周国六成以上的军力,一十六卫禁军加上内卫,超过五十万带甲士围拢在周国国都同英府附近,就容易造成地方武备不靖的情况。
而四大亲王府就会作为地方守备与武装的重要补充,但是又不能让马儿跑却不让马儿吃草,所以四大亲王府在各自封地范围内对税收乃至军政大事都有相当一部分的自主权。
却说这灵王府封地,地处周国东北部,所以矿产是地方税收的主力,一般情况下地方官府会将矿石、粗胚作为税收主要物资收上来,然后很大部分交由灵王府进行锻造,其中的兵器会下发至灵王卫抵做一部分军费,铁器则会贩至周国全国乃至南方诸国,最后才会换成铜钱上缴中央朝廷。
如今三皇子这一决定相当于把灵王府锻造这一主要收入扔给了南方诸国,这之间一年的火耗、折损等何止百万之数,偏偏三皇子还觉得可以省下不少人力武力,却丝毫没有考虑到铁器作坊关停后会使很多人失去饭碗。
但是三皇子做了的决定,很少有人能够改变,往日董祥都是提前向三皇子提出建议然后才会被采纳实行,而且现在政令已经下发,覆水难收不说,三皇子是肯定不会如此打自己脸的。
董祥只当是三皇子一时没有察觉可能会受到的损失,只得作罢,却不想还领了新的一道政令。
那就是汇州与东关道的农税全免,但商税上浮一成。
董祥一时半会还没有反应过来这一举措的问题,但是直觉后果只会更加严重。
的确如此。
目前周国对外的经商贸易渠道主要是三皇子打下北河之后通过青陵县的码头进行水运南下,还有二皇子封地内的春内道,最后就是四皇子封地内的蕲春古道和临西道。
三皇子封地内的北河本就属于道路最远的那一个,本来河运是成本比较低,贸易量还算可以。但是现在商税上浮导致很多大宗行商宁愿从春内道、蕲春古道和临西道走陆路也不愿意走水路到三皇子封地内缴税。
正当董祥发愁如何向三皇子进言进行调整的时候,才收到消息,这一切都是冯欢欢向三皇子提出的。
董祥身为宁王府长史,主管宁王府封地内的政事,财政收入直线下降让董祥十分担忧,但是三皇子却不这么认为,因为钱基本上都进了宁王府,也就是三皇子自己的腰包中,宁王卫这下可真真正正的成为了三皇子的私人武装。
三皇子为人刚愎自用,这是董祥早就深有体会的,如今三皇子通过把控税收军费,几乎将灵王卫还有汇州、东关道的地方武装都拿在手中,董祥实在是担心三皇子会有不好的想法冒出来。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