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光明会(第 2/3 页)
马文继续说道:“工业革命的出现,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巨大改变,应该说是从侧面对共济会内部的一些分歧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们也只是顺势引导了一下而已。”
“光明会一成立,就马上提出了世界已经翻开到了由科学、民主和资本构成主导的新篇章。倡导应该打碎一切陈旧的枷锁,建立一个充满光明的新世界!”
“亚当.维索兹和几个共同发起人的理念一经提出,很快就吸引了很多共济会里面对现状有些不满的高级会员秘密加入。光明会的实力也就快速的建立起来了,虽不能说马上就能跟共济会分庭抗礼,但也具备了很好的基础。”
骆云峰听完马文的这一段话,也就明白了他始终都没搞清楚的一个问题,说道:“那照这么说,这光明会实际上就等于是在共济会的基础上另起炉灶了,相当于是共济会的内部会员俱乐部了,是这个意思吧?”
马文笑了笑:“嗯,你要说是钻石会员版也是可以的。”
“我就说嘛,不管看什么书,总是感觉共济会和光明会好像总是搅在一起分不清楚,原来还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啊,怪不得了。”
“早期的光明会成员中,几乎百分之百都同时是共济会的会员,就连它们的会徽都是长的很接近的样子,只是后来才开始独立的吸收各个方面的人才。”
“在重视人才储备这方面,不管是共济会还是光明会都是非常的重视的。他们都把自己成功的包装成了整个上流社会的食物链最顶端,让各种精英人才对它们趋之若鹜,无不以能够成功跻身其中为傲。”
马文说完脸上带了点苦笑,接着说:“这就是他们身处盎格鲁撒克逊文明强势时代的天然红利,也是他们逐渐开始与墨家思想渐行渐远甚至开始对抗的资本。”
“相对于他们来说,我墨家吸纳人才的速度就完全比不上了。自钜子墨迁定下墨家今后绝对不再直接参与世俗纷争的规矩起,我墨门子弟便一直以蛰伏的状态存在,可是蛰伏的时间太久了,便会被世人渐渐的彻底遗忘了。”
“呵呵,你这么一说,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一件事。我六岁那年跟村里孩子一起在小东山玩捉迷藏,就是因为我藏的太好了,以至于大家总是找不到我都把我给忘了。后来奶奶挨家挨户的去找我,可人家的孩子早都各自回家了!最后到我自己一个人从后山回家的时候,奶奶气的差点没打我,呵呵。”
马文叹道:“是啊,所谓山中一日世上千年。所以说有的时候当你想再重新出来做点什么的时候,你会发现外面的世界已经完全变了。不再是他们需要适应你,而是你要想尽办法去适应他们了。”
“那光明会里面也肯定是人才济济了?”
“嗯,这世上任何一个顶尖的组织,都完全可以用人才济济来形容。只不过共济会的目的是控制原有的世界,他们主要集中在金融和政治领域里。光明会是想创造一个世界新秩序,所以光明会的人会思想更加多元化一些,提出的理论也会更加激进一些。”
“比如呢?举两个例子听听啊?”骆云峰问。
马文微笑道:“比如达尔文写的《物种起源》,直接就是想告诉人们这世界并不是上帝创造的。再比如卡尔.马克思,他通过《资本论》告诉世人,在光明的新世界里,不应该有阶级的存在。”
“这两位都是光明会的成员?”骆云峰惊讶的问,然后又跟着来了一句:“再举一个呗,有没有更刺激的?”
“更刺激的啊,有啊。事不过三,那就再给你举个例子,这世界有史以来最疯狂的人之一:阿道夫.希特勒。他是建立世界新秩序最狂热的信徒,不过也的确是因为他的出现,这世界真的出现了新秩序的格局。”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