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0章右光禄大夫,纪国公段纶(第 3/4 页)
何况,戴胄早就把真相,透露出几分了...
两人没再继续说下去,各自处理着自己的政务。
到了差不多快吃午饭的时候,才抬起头来。
没有外人,房玄龄伸了一个懒腰,腰板上‘咔咔’的响了几下,疼得他龇牙咧嘴。
“房乔,你比老夫还小上四岁,身子骨这就不行吗?”
高士廉从桌子下,提出一个暖瓶,给自己的杯里倒热水。
房玄龄苦笑一声,道:“身在咱们这种职位,哪一个不是一身的毛病?就看陛下什么赐个恩典,准许早点致仕,也好颐养天年...”
严格来说,高士廉和房玄龄的岁数并不大。
高士廉还不到六十,房玄龄也才五十出头的样子。
不过,相比于大唐依旧不高的平均年龄,两人也差不多,到了退休的岁数。
到了他们这个岁数,依旧坚守在朝廷一线的官员,并不多见。
“今日奇怪的很,为何送饭的还不来?”
高士廉纳闷的问道。
贞观元年时,朝廷财政吃紧,便取消了四品以上朝官才有的饭补。
没过多久,朝廷忽然富得流油,却没把饭补加回来。
而是在望仙门外,专门给当值的官员们,弄了间小厨房。
老哥儿俩把茶泡上后,送饭的小太监,才匆匆赶来。
“本来就没几天吃头了,担待点吧...”
听见高士廉的不住的抱怨送饭晚,房玄龄开口劝道。
皇宫丹凤门外的道兴坊,也在逐步的改造。
再有几天,不光是三省官邸,还有六部九寺五监的衙门,都要从皇宫外苑搬出去。
还想吃皇室特供的小灶,就要看陛下够不够意思了。
皇宫的饭菜,做得越来越好。
隐隐有了能比上柳家的趋势。
柳家不开酒楼,除了李恪之外,也没人研究吃食。
‘家传’的手艺,倒是让皇宫的尚膳监,学了九成九。
吃了午饭,闭目养养精神。
两人又开始埋首在一片案牍之中。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